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副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所昭示的,
是揭露和批判中国古代帝制的不可理解之发展过程思考。
易氏著作生动、风趣、见解独到——风格的形成也是个性使然
我们要反省的不仅是大秦王朝或大清王朝,而是整个帝国制度,是帝国的逻辑命运。——帝制的作用影响不是一个王朝所能说清楚的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晚,湖北武昌的一个军营里响了一枪。随着枪声倒下的不仅是大清王朝,而且还有存在了2132年之久的帝国制度。——仅仅是序曲,作用也很伟大
大清王朝也好,帝国制度也好,都已病入膏肓,行将就木,只用一个手指头轻轻一推,就全线崩溃,轰然倒塌,而且一朝倾覆,便再难回春。——包括后期的袁氏帝制、溥仪伪满洲国都回光返照的短暂存在。
当武昌首义,湘省独立,举国上下风云激荡,清廷皇室一筹莫展时,却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挺身而出,拉朝廷一把。——民心所向,臣心意贰
如今民智日开,大家都痛恨专制,拥护共和。——专制的弊端频出,民怨四起
其他人不做曾国藩,则另有缘故,同情革命即是其中之一。——革命乃仁人志士的鲜血换来,何须同情?
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代表的,是能够给中国人民以希望的共和理想,洪秀全则不然。——伟大的理想需要民众的呼应。
共和思想的传播,使国人第一次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制度,我们也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这就是共和,就是宪政,就是民主。——宣传起到的作用意义深远
无共和思想,则无武昌首义;无武昌首义,则无大清之亡。——思想决定行动
清之亡也不同于秦之亡。秦之亡是王朝之亡,清却不是。——内外交困,疲惫不堪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清,回天无力,它亡得窝囊。——不得不死,不愿去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