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论语》之《为政》篇,里面有很多原来熟悉的内容,对于不太熟悉生涩不太理解的,做一记录。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章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全城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为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由此且格。”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的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治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略了刑政、法治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为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教道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道,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子夏问什么是孝,子曰:“有色。有事,弟子夫其劳;有酒食,先生传馔,是以为孝乎?”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的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孝了吗?”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孝敬父母。
子曰:“君子不器。”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对于今天的阅读,对孝道有了新的理解,孝敬父母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赡养,还要对父母态度温和,帮父母分忧。想起来前几天看的电视连续剧《独生子女的婆婆妈妈》中佟氏老夫妇状告儿子,儿媳,儿子儿媳觉得特别冤枉,因为每个月都会给他们寄生活费,但是老人说,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生活费,还需要子女的关心和陪伴,需要精神赡养。也就是从看那个电视剧我才知道“精神赡养”这个词,原来孔子在多少年前就已经提倡了,看来我们对孝道理解的过于狭窄,尤其是当今这个社会,自私的子女太多了,能给赡养费的就已经很不错了,何况精神赡养呢?这也是我们社会现在需要关注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