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的师者
古时候,把教书育人的“先生”,尊称为“夫子”——确实不止是“传道受业解惑”而已,甚至这些教书育人的“先生”,像是半个父亲/母亲般,负起了教导孩子们正确成长的道路。
似乎,在我的印象里,学子们的心里,会存着对于“老师”的一丝敬畏,形象地形容,就是又爱又怕的情绪!
我想:这并不是老师们有多凶,是不是具有暴力倾向,而树立起来的威严。
反而好老师的“威信”——常常是因为他/她是“讲道理”的,可以令学子们感到“老师”不仅是把知识教给了自己,还教会了自己怎么去爱护其他人,怎么去关心与帮助,去成为一个有爱的、正直的人!
所谓的“畏惧”,只是因为对方的暴力与“不讲理”才形成的。却无法从心底汇聚起对某人的“敬畏”来——因为那,是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触动,获得了“爱的正能量”,而产生的由内而外的脱变。
如今的家长们,如此提防自己的孩子“被学校/被老师”惩戒——可能是大家都被太多“坏老师”,极端的事件所影响了。
所以当师者,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育者,为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规则意识时…
家长们,会习惯用“防范”的眼神,来审视教师的一举一动,是不是“出格”了。因为审视的初衷——就是判断老师是“错误的/不应该如此的”…
以至于,家长们以受害者的形象/弱势的模样,去学校吵,去抗争——似乎孩子们真的的有多委屈,似的…
如果把教育只是当成一个合同,来履行——老师们只是教书,教完就走人——对于学生们的成长状况,却漠不关心…
那么“教育”,必然是畸形的。并且最大的受害者,会是学生们/孩子们!
也许教育需要的,并非是那把“可见的戒尺”。而是学子们对于“教书育人者”的敬畏心理,是对于正确人生观的选择!
许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