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代建筑小知识:屋顶、屋脊、斗拱(榫卯)、椽......

古代建筑小知识:屋顶、屋脊、斗拱(榫卯)、椽......

作者: 时与猫璞 | 来源:发表于2024-05-03 06:35 被阅读0次

中国古代建筑乃一独立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且有很多讲究,也有很多专有名词,今日学习一点儿。

古代建筑在立面上划分成三个部分,即屋顶、屋身、台基(或称阶基)。

1、屋顶

在中国古代,屋顶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肩负了很多等级礼制的使命。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各有其使用的规则。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举一两个图例

五个四角攒尖顶   正脊为三段歇山,屋顶五重,三层歇山

2、屋脊

屋顶两坡面相交隆起之处,一般用瓦条和砖垒砌而成。最初是一种防漏措施,后演变成优美的曲线轮廓和活泼的屋顶装饰。屋脊的位置不同,有不同的名称:正脊、垂脊、戗脊、博脊。

3、屋顶装饰

1、吻兽:包括有正吻、垂兽、戗兽、仙人走兽、套兽。常见的正吻和仙人走兽。

2、山花: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

3、悬鱼:位于悬山或者歇山建筑两端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悬鱼是一种建筑装饰,大多用木板雕刻而成,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所以成为“悬鱼”。“悬鱼”一词初是官吏廉洁的代名词,后在发展过程中,渐渐抽象简单化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形式,有的甚至变成了蝙蝠,以取“福”之意。

4、蹲兽:又称走兽,垂脊兽,戗脊兽等,是宫殿建筑庑殿顶的垂脊上、歇山顶的戗脊上前端的瓦质或琉璃的小兽。瓦兽的数量和宫殿的等级相关,最高为11个,每一个兽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

5、傧伽:在蹲兽前的仙人。

6、塔刹、宝瓶:位于屋顶正脊中间。剎、塔剎是塔顶端的饰件,有圆有尖,一般分剎顶、剎身、剎座三部分。

7、瓦作(图二十九、图三十):也叫瓦件,施于屋顶,用于遮挡雨雪的建筑材料。中国最早的瓦作出现在西周时期,均为陶瓦。琉璃瓦最早则出现在北魏时期。瓦作包括板瓦、筒瓦、勾头瓦、滴水瓦、帽钉。

4、斗拱

斗拱在宋代被称为铺作,它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富有特色的结构构件,因其重要的作用,故而成为我国建筑学会的会徽。斗拱位于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

一组斗栱又可与另一组斗栱组合,层层迭迭,形成庞大的建筑构架。其功能是可将屋顶的重量平均分散在柱上,也可用来挑出屋顶的屋檐,使屋顶线条成曲线,减轻沉重感,也有利排雨。斗拱在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结构极为类似。遇有强烈地震时,采用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虽会“松动”却不致“散架”,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使整个房屋的地震荷载大为降低,起到抗震作用。

据说有一座木质结构的寺庙,历经千年且遭大地震,依然无损耗,就是用的榫卯结合的空间结构。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无敌了。我们现在的楼房也仅仅是个房子堆砌而已,无论美观还是实用性都不怎么样?

我们的科技进步了,可以上网可以探索星空,但是实际上我们大多数房子连场地震都对抗不了。不得不说人类真的不够聪明,也很贪婪,只要一件事做得差不多了就不再精进了,只会往跟虚的方向发展。

5、椽

也叫椽子、椽条。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屋顶都有挑出的屋檐,目的是保护檐口下的木构架及夯土墙少受雨淋。屋檐的主要构件就是椽子,它密集地排列于檩上,并与檩成正交,是支撑屋顶盖材料的圆形木条,其功能是承受屋顶的望板和瓦等材料。

--时与猫璞学习小字--

关于古代房屋有很多知识可挖掘,我只列了一点儿,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于抗日战争烽火连天的环境中写成,汇集了营造学社同仁在社会动荡、物质资料匮乏、交通极其不便的条件下的测绘与研究之成果,是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扛鼎之作。

参考文字:http://www.sanyamuseum.com/a/3/2022/0606/965.ht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建筑小知识:屋顶、屋脊、斗拱(榫卯)、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luf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