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特币诞生于什么时候?
中本聪于2008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描述了一种被他称为“比特币”的电子货币及其算法。论文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且这种体系不需要创建在交易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也因此他被称为比特币之父,比特币创始人。但具体谁是中本聪,至今仍然是个谜。
2009年1月3日,他开发出首个实现了比特币算法的客户端程序并进行了首次“采矿”(mining),在位于芬兰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50个。这也标志着比特币金融体系的正式诞生。
2、比特币的诞生机制是什么?
比特币的诞生机制,也就是所谓的挖矿机制。在比特币网络中,每10分钟会随机产生一个哈希值,所有参与挖矿的矿工,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计算来算出这个随机值,在算力一样的前提下,大家计算得到哈希值的概率是一样的,而第一个算出指定哈希值的矿工,广播给全网,所有结点验证通过后,记录在区块链上,大家会在这个区块之后,进入下一轮计算,这样随着不停的挖矿会形成一条越来越长的区块链,就是比特币网络。第一个算出哈希值的矿工会获得挖出这个区块的挖矿奖励,最早挖出一个区块的奖励是50个BTC,每四年减半,目前为止每挖一个区块,奖励是12.5个BTC,下一轮减半将会在2020年7月份出现,到时候会减半为6.25个BTC。
因为挖矿的竞争机制说白了就是算力竞争,拥有更大算力的人,计算到哈希值的概率会更大,所以也因此催生了芯片行业去研发算力更大的芯片。而随着更高级、算力更强大的机器设备出现,似乎挖矿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少,那是不是10分钟就用不了了,可能1分钟就挖出来了呢。这个问题,聪明的中本聪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所以哈希值的计算中,有一个变量,被称为挖矿难度系数,这个系数每隔2016个区块会根据算法调整一次,调整的依据是前面2016个块的出块时间, 如果前一个周期平均出块时间小于10分钟,便会加大难度, 大于10分钟,则减小难度,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的每过10分钟产出一个块,所以难度调整的时间大概是2周(2016 * 10 分钟)。
3、第一个比特币诞生于什么时候?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比特币网络的第一个区块,并获得了50个BTC的区块奖励,这个区块被称为创世区块。
4、比特币的总量是多少?
比特币的总量2100万个。
5、比特币网络有人在维护吗?
前面提到中本聪最早于2008年提出比特币的概念,在2009年挖出了创世区块,2010年,他逐渐淡出并将项目移交给比特币社区的其他成员。
2010年12月5日,在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期间,比特币社区呼吁维基解密接受比特币捐款以打破金融封锁。中本表示坚决反对,认为比特币还在摇篮中,禁不起冲突和争议。七天后的12月12日,他在比特币论坛中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提及了最新版本软件中的一些小问题,随后不再露面,电子邮件通讯也逐渐终止。
目前事实上的维护者公认是:Bitcoin Core
具体到人的话,基本上 Chief Scientist Gavin Andresen 在“掌权”,他的地位类似于Linus之于Linux。那他又是什么人呢?他很早就跟中本聪一起参与开发,算是中本聪的钦定继承人。
有一天,中本聪问Gavin说,我可不可以把你的电子邮件地址放bitcoin.org主页上啊?Gavin说好啊。后来中本聪就把他邮箱放上去了,就把自己的邮箱从主页上撤下来了,中本聪就这样消失了。
6、比特币的首次交易是什么样的?
2010年5月22日,美国程序员拉斯勒-豪涅茨( LaszloHanyecz)在论坛称,要出手10000比特币,要价50美元——但是没有人买。有人表示,愿意25美元的比萨饼优惠券换这10000比特币,拉斯勒答应了。这是比特币历史上第一笔交易,这一天被比特币界确定为比萨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