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童年
细细地回忆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经常当面表扬他,说小梓在园表现非常棒,吃饭睡觉都乖,和小朋友相传也很好,从来不打人……乐得当妈的我,觉得简直可以高枕无忧了。我也知道上了小学以后,学习紧张,竞争激烈,难免会烦心,但至少在学前阶段,我还是醉心于小梓的省心和自己看自己儿子的无以言表的喜悦,觉得小梓哪儿哪儿都好。
婴儿时期的小梓,是个大个头的可爱孩子,出生时重量七斤九两,对不到一米六个头的妈妈来说真的是“巨大胎儿”。初为人母的我和老公都是喜欢孩子的人,为了这个小家伙再累我们也是喜悦的。那时的爷爷奶奶年纪也不大,还能搭把手帮我们带小梓。产后半年产假结束我就顺利上班了。小区里同年龄的孩子有好几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白天都带着出来玩儿,日子一天天的过得很快。很快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了。
给他最好的
有了小梓,我这个做妈妈的挺爱学习的,尤其是亲子育儿的知识、理念等,更是非常重视。小梓出生于2005年,那时还没有微博、微信,为了更好地育儿,我还专门订了份报纸《现代育儿报》,几乎每期都看。
在选择幼儿园的事情上,爷爷和我们观点冲突,老人家认为上个幼儿园就是个随便的事儿,上个离家近的就行了,他考虑的是如果要他帮忙接送小梓,一是离家远了老人辛苦,二是如果路上小梓出现闹情绪等情况他们会搞不定。而我则认为,幼儿园的教育师资水平、园所环境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我们的现有能力范围内我们当然应该尽力挑选一家优质的幼儿园。我宁愿我自己辛苦一些接送小梓。老公立场和我虽然一样,但是他没有表态,我为了儿子的教育,不惜冒着和老人决裂的风险。最后,我做了恶人,和老人吵了架,又托人走关系,交了5000元赞助费,终于如愿上了家两个地铁站远的一所高校附属幼儿园,因为离我家最近的那家幼儿园时私立幼儿园,而且发生过老师体罚孩子的事,所以我绝不会为了自己轻松而妥协地将小梓送到那个幼儿园去。
别人的孩子初上幼儿园哭得哇哇叫,小梓只别扭了2、3天,就顺理成章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了。三年幼儿园顺利渡过,小梓从一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努力上进的孩子,比如:4岁开始拜师学习爵士鼓、5岁在少年宫学习爵士鼓,毕业晚会时还担当男主持人,还表演了令人羡慕的爵士鼓曲子。对于天性有些内向的小梓来说,我已经挺满意了。
我们经常带小梓出去旅行、看木偶剧、看动画片、办生日Party……我和儿子的亲子关系很不错。一直到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小梓还经常笑脸嘻嘻地要求我给他睡前挠背,还要求必须左边要数够几下,右边数够几下,中间再数够几下,才肯罢休。二年级的时候正在热播《爸爸去哪儿》节目,我和小梓常常在周末趁爸爸出差,母子二人坐在被窝里用平板电脑看节目。应该说我们的亲子关系还是不错的。
青春期来临
大概从四年级开始,班主任投诉开始渐渐多了,学习还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投诉小梓在班里喜欢嘲笑同学、说怪话等等。五年级开始,小梓又出现了打人和被打的事情。尽管我预先学习了一些育儿知识,心里早已预料到小学阶段的男孩子相比女孩子更调皮和学习差,但每当遇到老师投诉的时候,虽然不至于不问青红皂白,但我常常觉得自己无法淡定,在说服教育无效的时候,只能动用拳头。
到了六年级,小梓的青春期更加明显了。怎么形容?可能只有经历过孩子青春期的父母才能体会到那一时期的躁动:爱撒谎、易怒、怪异、情绪不稳定等等。
他回到家里装得好像很自觉学习的样子,但其实在学校里经常嘲笑同学、打击同学,说难听的、挖苦的话,这样当然会遭至同样是青春期的个别孩子的攻击。所以打架是难以避免的。
惊魂一刻
六年级的某一天,小梓回家后给我淡淡地提及,在他们班上有个男同学的衣服后背上被别人写了“***爱***”这样的字眼,我只当成简单的聊天,也没有在意。又过了几天,出差几天的老公回家了,小梓又提及此事,我在厨房做家务,只听见声音越来越大,小梓很大声,还哭起来了,最后咆哮起来。小梓说班主任已经找到了那个在同学后背写字的同学了,但仍然对他不依不饶,说要查监控录像看小梓有没有在班里起哄。我赶紧走过去,看到老公在试图用理性的成人的分析去评价小梓的行为。我和老公基于以往小梓曾经犯过类似起哄的错误而一致对他说,老师不会无凭无故冤枉他,一定是他说什么了,老师才会生气。我们都试图告诫他,老师不希望班上发生这种不好的事情,虽然字不是他写的,但是如果在一旁起哄,老师也会很讨厌这种行为。小梓无法接受爸爸妈妈这种一致的说法,泪流满面地、几乎泣不成声地说他自己是脑残、是傻子……那一刻,那个房间好像屋顶都要被掀翻了一样,委屈、愤怒、不满、怨恨充斥着整个空间。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给小梓添了一个妹妹,妹妹此时在一旁不知所措,有些害怕,又有些好奇,在一旁不知所云。我当时就在想,幸亏老公出差回来了,如果我一个人带着俩娃,出现这样的情况,我真的招架不住,我不知道我会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来。家里有个男人,至少心里没那么慌了。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让我和老公都慌神了!小梓一直在咆哮着,然后趁我们不注意用力地关上了门,随后,他按下了里面的按钮把门反锁了! 他平时有点生气的时候也偶尔会反锁一下房门,但是一般我请他开门,他还是会顺从。然而,那天的情况明显不同。我和老公站在门外,我吓得快要哭出来,我担心反常的小梓,不知道他会在房间里做什么!
我叮嘱老公,我说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把房门打开,否则真的很危险!这几年媒体新闻报道跳楼、自残、自杀的青少年屡见不鲜。凭直觉,我感到情况很糟糕。老公静下来,用平和的语气不断与小梓沟通、对话,很快门的反锁被解除。老公推开门,房间却空无一人!我和他都傻眼了。小梓呢?我们的儿子小梓呢?我彻底懵了,那一刻,悔恨爬满心头,感觉到什么都不重要了,那一刻体会到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巴掌大的几平方的小书房里没有小梓的身影! 房间的窗户有铁栏杆,但是没有锁严,可以取开小锁头就能推开窗户的。老公第一时间的反应是看窗户,但是完全没有打开的痕迹。即使是老公那样一个七尺男儿,那一刻也慌神了!他嘴里喊着小梓的名字,眼睛四处张望着,希望找到一丝线索。我想只有藏身衣柜了,那里是唯一的可以容身之地。可是,老公打开了每一个衣柜门,都看不到小梓。像是突然人间蒸发了一样,小梓不见了!
老公忽地想到床底。弯腰埋头一看,小梓果然在床底平躺着、哭着。那一刻,心里的石头虽然放下来了,真是惊心动魄的一分钟!但是,我的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疼痛和难过,疼痛的是小梓心里有委屈,否则他不会如此反常;难过的是作为一个母亲,我眼见着自己的儿子痛苦万分却无能为力。他近在眼前,我却觉得小梓离我好远,远得无法企及。他还是那个从小我在他脸蛋上留下无数亲吻的那个儿子吗?
我已经忘记了小梓是怎样被爸爸劝说着从床底出来的了,我只记得那晚老公带着小梓出去散步、聊天,回来的时候小梓已经平复了情绪,他说不会和班主任那样的小人计较。
我曾经上过小梓的当,他把事情的错都推给别人,把自己描述的楚楚可怜,当妈的自然会为母则刚一心要为儿子讨回公道,然而,等我找到老师了解情况的时候才知道,小梓常常是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事实,说严重些其实是撒谎了。这次,我不敢轻易完全相信他信誓旦旦说自己丝毫没有起哄、完全无责,也不想轻易断言他就犯了多大的错误要被老师惩罚,因为如果是后者老师一定会通知家长。
惊魂未定的我当晚失眠了。想来想去,第二天我通过个别同学的家长,请他们帮忙询问他们的孩子小梓是否在班里起哄和是否遭到班主任严厉斥责。最后,事实是小梓确实起哄了,但是老师有没有斥责小梓,可能同学们都有所顾虑,没有说明情况。
后记
我一直认为,青春期是一种病。青春期的许多特点是和那个时期的生理、心里密切相关的。相关书籍告诉我们青春期出现的年龄是12——19岁,而且,男孩和女孩对青春期的反应大相径庭。女孩好倾述,善于把握自己的情绪,而男孩的青春期躁动、脆弱。
多年后,不知道小梓会怎样看待自己的惊魂一刻,而我会一直记得,那天是小梓刚过完12岁生日的第三天,12月2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