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老听人说,高鄂续的后四十回乃狗尾续貂,完全歪曲了曹公的本意,我一直不信。最近读至八十三回,我竟有懒待之意。
从书中人物性格分析。
先说黛玉。
前八十回曹公写到宝黛二人的感情,向来给人以文雅、纯净之感,绝不会赤裸裸地表达。尤其黛玉,那样一个大家闺秀,贵族少女,纯洁干净得就似天上仙子,竟于后四十回在梦中哭哭啼啼,四处求告,甚至出现了宝玉剖心那样血淋淋的场面,这完全有悖于上流社会的涵养规则,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接着说宝玉的父母——贾政、王夫人。
据我所知,这对夫妻并不恩爱,只是家族利益的捆绑体。曹公写他们之间的交流,最多的恐怕就是“宝玉挨打”那一处,其余的不过寥寥几句。到了八十一回,二人竟然絮絮叨叨地唠起了家常,这在贾政来说,实在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在曹公笔下,贾政只可能和他最宠爱的赵姨娘才会如平常夫妻一样唠嗑,和王夫人,我实在不敢想象。但高鄂就有本事打破人物的性格,给你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他不仅让古板无趣的二人聊天,还发出会心的微笑,仿佛二人有多恩爱似的。须知以王夫人的无趣,以及对于丈夫的怨念,她怎么可能真心笑得出来?所以我说,这对夫妻的性格在高鄂笔下仿佛“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变得面目全非,让人读起来有惨不忍睹的感觉。


从情节上来看。
虽然晴雯屈死,迎春出嫁,香菱遭打,都预示着贾家的败落,但后面续的未免太过突然。
黛玉虽然身体不好,但也不至于坏至吐血,似乎命不久矣的感觉。
贾母也不可能对于一向疼爱有加的外孙女那么无情,竟然有“心烦”一说。这让素日里对黛玉关怀备至、慈爱无比的外祖母形象砰然倒塌。以曹公的初心来说,这可能吗?

从写法上来说。
曹公笔下的前八十回,诗词歌赋,甚至行酒令、插科打诨,无不自带文雅。就连妓女,都能出口说出韵律般的酒令。而粗鲁如薛蟠,刘姥姥,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也有令人捧腹大笑的小曲儿、酒令。读前八十回,给人音乐般的畅快。那词,是赏心悦目的;那从人物口中说出的话,是让人过目不忘的。可以说,曹公笔下无废话,皆精品。哪怕是一个小故事,一个无关痛痒的笑话,或者是一首小诗、一句对联,都事关人物命运,都是伏笔。
到了续集,我略翻了一遍,只有宝玉出家拜谒父亲贾政那一回有一首歌: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好像黛玉、宝钗这些人再不会作诗了一样,更别提那附庸风雅的贾政和其他人了。

所以呢,后四十回不管是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有种把维纳斯的断臂接的不伦不类的感觉,还有种把蒙娜丽莎的微笑窥得粗俗不堪的恶心。它已经不算是唯美的文学,充其量不过是吸人眼球的市井故事而已。
也许我说的过了,但看至八十三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有种“食不下咽”的堵心。那么美的作品,被续成了如今的样子,有些心疼,有些愤慨。
原作究竟是怎样的呢?就如“断臂的维纳斯”,看不透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我们始终遐思,始终带着惊喜去一遍遍地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