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人人都是点评官

人人都是点评官

作者: 李杨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1-01-11 13:23 被阅读0次

01

昨天中午12点至下午6点,我在“无戒年度写作日更营”里担任临时点评官。

点评官可不是随便动动嘴皮子就能做到的。它首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次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以便于点评对象的理解和接受。最重要的一点是,点评官通过点评的形式,帮助点评对象实现在写作方面的成长进步。

在我过去的生活中,我不够关注自己和家人、朋友沟通的方式。有时候甚至是不假思索地提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意见,但却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并没有真正起到帮助对方的作用。我曾对自己在评论时“一针见血”的能力引以为傲,而现在,我觉得那实在是自欺欺人,实在是为自己不关心别人的感受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在这方面,我前段时间也写过一篇反思性的文章,《为什么大部分人不喜欢听取别人的建议?》,但我觉得依然不够。

这次,我报名担任临时点评官,初衷依然是,训练自己的沟通能力和技巧。在点评开始之前,我特地提醒自己,避免总盯着别人的“问题”,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务必在点评文章时,同时关照他人的感受和给出适当建议。

事后,我做了一个小复盘,总结了一个点评官应具备的三个要素:

第一,善于赞美。不要吝啬表达自己对旁人的欣赏和认可。对于绝大部分70后后、80后,甚至90后来说,成长过程中最稀缺的就是来自他人的鼓励。因此,只要你的赞美是实事求是的,就永远不嫌多。

​无论一个人是年幼还是年长,他在等待聆听点评的时候,最想听到的,首先都是尊重、鼓励、欣赏和认可。但如果点评只限于这些,也是不够的。每个人还想听到改进的建议。

第二,谨慎建议。

谨慎建议,首先要求我们不随意批评别人。一个人如果采用批评的站位,似乎就把自己看成了在这方面是高人一等,不够尊重对方。而一个好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中互相启迪。

此外,能参加日更营的人,都是下了决心,都是极有毅力和耐力,而且又对自己有着高标准严要求的人。无论写作多么快乐,都无法忽视写作毕竟是一场“持久战”、毕竟还是辛苦的。将心比心,如果我每天的文章发出来都会到一堆改进意见,时间长了,我就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太过于辛苦的事。不仅写的时候辛苦,改的时候更辛苦。

为了使对方能在愉快的心情中有所改进和提升,每次提出的建议不必太多,一二个足矣。毕竟365天,每天收到一个建议,累积起来,就像一个宝藏。不要让这个宝藏变成负担。帮助别人在写作方面实现成长,应该是春风化雨,而不是拔苗助长。

第三,承认自己的局限。

昨天我在点评时,看到有几位作者写的是短篇小说,而我写得较多的是观点文和散文,还没有尝试过短篇小说。那么,我就要在点评前就一定要实事求是地说明自己的局限。我的点评更多地不是站在点评的角度,而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去ti会故事带给我什么样的感受。或许站在读者角度给出的反馈,会对作者更有帮助。

第四,遵守自己的边界。

评价一篇文章是不是好文章,不能仅由一位点评官说了算,个人的意见有可能是偏颇的。文章的优劣更多地是由读者群体评价的。

对于到底应该如何修改一篇文章,则由作者全权决定。点评并不是绝对正确的,点评官给别人的所有意见都是“仅供参考”,而绝不是一种要求。

今早,我看到另一个作者也总结了自己做临时点评官的体会。他总结了一个点评模版。除了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概括外,第一要点是“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挖掘文章中的写作亮点”;第二要点是“用挑剔的眼光,发现文章可以调整的地方”;第三要点是“加上自己的鼓励。”

这样的点评方式,不断地得到点评官和作者们的积极反馈。看来,大家的想法是基本一致的。

02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着“点评官”的角色。

父母从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对孩子的各种的表现加以点评,使孩子明确地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以后应该怎么做。借此,塑造孩子最初的品行。

孩子上学后,由老师对学生在校的表现进行点评。

长大成人走入职场后,由单位的领导对下属在工作上的表现进行点评。

除了这些有权力对我们进行点评的人,还有些人,本身没有人给他赋予任何权力,但他却很乐意做别人的点评官。比如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也经常互相点评。

过去,我们可能常常对他人的优势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更多地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家庭、学校或公司里。

有些人非常理解前面讲的那些道理,他对别人都很友善,都很能够照顾他人的情绪提建议,偏偏到了自己的家里,就做不到了。

在成长过程中,我就曾经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母亲的赞许而感到困惑。每当我想休息,母亲就告诫我“要努力”;每当觉得自己还不错,母亲就告诫我”还不行“或者“要谦虚”。

我曾问过母亲,为什么我的老师、同学、领导、同事都说我好,只有您觉得我还不够好?我本来希望这灵魂拷问能让母亲意识到些什么,但母亲的回答让我无法反驳:“因为他们是外人,外人不愿意得罪你。我是你妈,我是为你好才这么说。妈妈这是忠言逆耳。”

于是我长期背负着“要努力”、“要谦虚”、“还不行”三座大山,可是谁说人生就一定得活得那么累呢?

我做过教官、讲师、心理咨询师、助教、点评官等工作,我认为那些工作经历让自己受益匪浅。最深刻之处,在于这些经历使我转变了以往对待他人的方式。

既然我们都免不了做“点评官”的角色,那么就应该争取做一个好的点评官。参照上面的三点要求,在亲子关系中,首先,我们需要多赞美孩子;其次,不要一次对孩子提出过多的要求,每次一个、最多两个;最后,我们应该放下父母的威权,承认自己的局限。

假如父母们带着这样的心态、使用这样的方式,孩子会不会更好?

假如老师们带着这样的心态、使用这样的方式,学生会不会更好?

假如领导们带着这样的心态,使用这样的方式,下属会不会更好?

假如我带着这样的心态,使用这样的方式看待自己,我会不会更好?

点评是一种权力,但凡权力都应该善用,而不能滥用。很多人不仅热衷于点评别人做的事情,还热衷于点评别人的人格。

我认为亲人、老师是最容易滥用他们的点评特权的。具体的表现就是把点评事情上升为点评人。最典型的方式就是,“你是一个……的人”。但这样说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因为这句话是在给对方贴上一个标签。

比如,“你是一个粗心的人”,这个标签就把事情和人混为一谈。你可以说“你在做这道题的时候粗心了”,这是就事论事,但如果你说“你真粗心!你是个粗心的孩子。”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我不相信一个孩子是一个“粗心的孩子”,我相信他可能是逐渐成为了师长眼中“粗心的孩子”,因为他细心的时候,没人看见,偏偏粗心的样子,最引人注目,而师长也把这个标签给孩子牢牢地提在脑门儿上,孩子的小手很难揭下来。

比如,“你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这句话听起来不错,很多人用它来鼓励孩子。类似的说法还有:“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你是个阳光的孩子”。但是这种说法可能意味着父母不那么接纳孩子的粗心、害怕、不开心。对方可能会感受到一种只能认真、不粗心的压力;或者必须勇敢,不能懦弱;或者必须高兴,不能难过。这会让人因为过于追求某些品质而变得刻板。

有的人滥用点评特权的方式是时常打压和贬低他人的自尊。那些令孩子畏惧的父母和令孩子讨厌的老师,无一不是喜欢打压和贬低孩子的。而他们这么做的目的,听起来似乎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

有些点评甚至已经变成了语言暴力,构成了对别人的侵犯。比如,

“你总是这么不小心!”

“你怎么总是这么自私!”

“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搞不明白。”

“你就不是一个温柔的妻子。我看见你那个样子就生气。”

“你能不能别这么窝囊,像个男人点儿!”

别小看语言的力量。

要善用自己做点评官的权力。

(无戒学堂 日更第11天)

相关文章

  • 人人都是点评官。

    各位优秀的点评官们大家好!我是咱点评组的媛媛。为了扩大我的公开象限,我要隆重的介绍一下自己:我是第二期读出生...

  • 人人都是点评官

    01 昨天中午12点至下午6点,我在“无戒年度写作日更营”里担任临时点评官。 点评官可不是随便动动嘴皮子就能做到的...

  • 和他一起服务学员,他的做法,让我震惊

    我见过的想的很清楚的人,是我做点评官是的一个朋友。 他怎么算想的清楚呢? 我们一起做点评官,之前大家做点评官,都是...

  • 人人都是运营官

    一稼:《美好人生运营指南》作者,坐标旧金山,就职于《福布斯》评选出的“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salesforce.c...

  • 我在无戒学堂(9)

    两次周末都是学员点评官点评。 每次周末有六个学员点评官,每天早上一个,下午一个,晚上一个,主动报名的,都是积极分子...

  • 人人都是产品运营官

    大家有没有羡慕营养师的职业,反正之前我是很羡慕,但是据了解营养师的职业收入一直是被吐槽的点,要求高,工资低,学的多...

  • 我为什么要参与点评官

    我为什么要参与点评官?我想通过点评官获得什么? 参与点评官,可以以规则限定自己每周必须点评三篇文章,功夫之深在于持...

  • 点评分享

    点评的三点感受: 因为开班时看到精锐点评官精彩点评而加入点评官,目前已点评文章28篇,对于点评我来谈三点吧: 1、...

  • 对自己狠点,才能不对别人抱歉

    在鱼苗写作营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有一批兢兢业业的点评官。 因为点评官的点评,我重读了最后一篇作业。悍将点评官耐心...

  • 蓝子:我很想写作,可我真的没有时间怎么办?

    背景:我是007-222班的点评官团长百合,蓝子是我们班的战友,也是连续2个月点评破功的点评官,我们两个因点评官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人都是点评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cd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