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常有至味民间的传闻,仔细一琢磨与高手在民间似乎是同出一处。
也想过至味的源头,关于美味,酸甜苦辣,一千张嘴就有一千种味的说法,又是如何蔓延扩散成至味的呢?
我想有两个原因:
一是人们常有扎堆从众的心理,奔着传说去的,然后一传十,十传百,一味美食就这样火起来了;
再一就是有人天生就对味敏感,善于钻研,久之独成一味,传承下来,再佐以地域,水,人品,不成气侯都对不住招牌。
这样,至味的天,地,人都占了,也就成臻品了。
早先,曾有去过四川乐山途中的一次经历,那天由于下雨,路不好走,而且据当地人讲路上有泥石流什么的比较危险,就准备返程了,折腾了多半天的,也已经饥肠辘辘了,只能就地在附近的小店店里吃口饭,然后就停车了,当地的老乡也利落,就手从池子里捞了鱼,蒸了米饭,当时也忘记说是什么鱼,店家处理过后,鱼片做了菜,骨头熬了汤,那餐就了鱼就了菜,吃得馋得呀,后来的好多年想起都意犹未尽的。
我想,深山那顿集了鲜香辣的川味鱼就成了好一阵子印象中的至味。
也有朋友说起美味,说在小南关那头,有一家老豆腐油条堪称是太原最好吃的,也寻了味走了一大早去吃,因为不熟悉路上还问了几个人,都说在前面点,到跟前就看到了,果然在不远处,不大的店面,乌泱泱的排了足足了十几二十人的队,那天也不知是因为等久了之过,确实觉得味道醇正,豆腐中加得卤汁咸淡适中,时而飘的腐竹粉条黄豆也劲道,尤其是油条,与平日里吃得不同,宣软,味也好,吃完了还打包了点给家人,后来见了那个朋友,还说起这事,开玩笑说配得上最好吃的称谓。
老太原人都知道,太原打卤面也是出了名的。
本地人,起早干完活,或收工回来,去巷口热乎乎的吃上一碗,那个满足呀,想来也是杠杠的,对上谁家有婚宴办呈什么的,早晚招待客人,打卤面也是可以撑场子的主食。
也有人调侃说,打卤面中有太原的精神所在,面劲道,味悠长,精不精神也没做过考究,但确实管饱,单从这点来说,也能称得上当地美食。
就是那个朋友还讲,在肖墙那面有家丸子汤也是众汤中的精品,等哪天抽空一定去尝一次,至于出了名的黄氏面皮,刚刚羊杂,向阳羊汤,这些当地人耳熟能详的美味,本地人常见也常吃,至味不至味也说不上,但可口是真的。
而再想起书上说得那种“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的说法,是不是就是人们所推从的民间美食,胡同的美味呢?我想应该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