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事起,家里的日子一直不好过。一进腊月,父母就操持着过年。一年到头,省吃俭用攒下一点钱,父母总是把它攥得紧紧的,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那个时候,我们掰着手指头盼着年到,用的都是到计时,数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盼着新年一天天临近。
进了腊月开始赶集。逢五排十是十几里外的红河、高崖大集,一六是十几里外的平原大集,最近的三八集也是五六里外的包庄集。父母轮流赶集,为我们采购年货,从穿的衣服,到吃的食品,从学习用品到一些玩具。我们呢,也尾随着父亲或母亲,挤进熙熙攘攘的人群,买回几挂鞭及爆竹,母亲则买上几炷香及几刀烧纸。到腊月二十六七,这些东西都置办个差不多了,胡同里也有了稀疏的鞭炮声。
腊月二十三是辞灶日,母亲用自己做的年糕及买来的地瓜糖做供品,送灶王爷上西天。据说这一天灶王爷到玉皇大帝那里汇报一年的工作。人们希望他多说好话,为防止他讲坏话,用粘糕粘糖之类的东西糊住灶王爷的嘴巴,并在他的画像两边写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我不大信这一套。在母亲供完后我就放上几个爆竹。年除夕日,家里的一切都准备妥当,炸鱼、蒸鸡之类的年货摆满了用高粱莛子做成的盖垫。这些是专在年夜和年后待客用的。尽管我们的口水流的很长,母亲是决不允许我们动一动的。年除夕日的下午,各家各户忙着贴对联,各种各样的对联都是美好的祝愿,什么“人寿年丰、国泰民安”啦,什么“人财两旺地、福寿双全家”啦。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对联则清一色的毛主席诗词,譬如“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等。横披也多数换成“社会主义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福字也更换了类似的内容,早以打破了对联、横披、福字的古老模式。到我会用毛笔写字,便不管字写的有多丑,一阵乱舞贴到门上,乡亲们也居然不嫌弃,求我帮他们写对联。
除夕夜是最激动人心最兴奋也最严谨的一夜。我们那儿过年的风俗极其独特,晚上一家人一起下手包饺子,母亲在几个饺子里放上硬币,也不讲究有多脏多不卫生,说是谁在年五更吃出硬币谁有福气。过了十二时,宁静了半夜的乡村忽然听到了鞭炮声,很快响声连成了一片,听不清是谁家发“纸马”(我们那儿过年放鞭炮称为发纸马)。这时父亲悄悄起来,一声不响地生着了炉火,把事先准备好的菜一样样炒好。据说,年五更女人是不许炒菜的。年五更这一刻十分庄严神圣,女人的地位低下,在这神圣的时刻是不能动这动那的。我们小孩子也只能穿好衣服,随母亲围坐在炕上。每到过年,父母都是反复叮咛,过年要说吉利话,千万不能说“完了”之类的话,那也是大忌。也不能随便去触摸窗台,那样灶王爷会不高兴。小孩子不禁语,想到什么说什么。听到邻居放完了鞭炮,情不自禁脱口而出:“放完了。”母亲则瞪眼:“不许说话。”有一则故事对这一禁忌是一个绝妙的讽刺。除夕夜有一个小偷到某家把驴子牵走了,小孩从窗口看到了,想到大人的“不许说话”的训斥,竟不知说什么好,眼睁睁看着人家把驴牵走了。等到过完年,父母发现少了驴子。小孩说:“我看到让人牵走了。”“你为什么不说?”小孩委屈地答:“你不是不让我说话吗?”
拜年是节日必不可少的一项。我从小愁说话,对这些风俗不感兴趣。小时早上起来,约几个伙伴跑到胡同口和村边的田园里放鞭炮。稍大了,父母要我给叔叔大爷婶子大娘们拜年。没法子,我也加入了拜年大军的行列。只是过了一夜,人们仿佛变得热情了,见了面只一句话:“过年好?”回答也是:“过年好!”小时兴磕头,到人家家里拜年,先跪下磕头,我不磕,婶子大娘说:“你不磕头没有压岁钱!”我向炕上一看,菠萝里放着一些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币,也有一分五分一毛的纸币,极少见有成元的。我不愿为这些小钱弯腰,委屈地站在一边。有那开通的婶子大娘硬塞给我几个硬币,我转身拔腿就跑,身后响起女人们爽朗的笑声。
初一这一天,人们心情十分愉快,尽情地串门,尽情地玩耍,似乎谁也没有烦恼,大街上来往穿梭的人群,相互问候着。我们差不多岁数的伙伴玩够了爆竹玩扑克,整个一天不到家。这一天真是自由的一天,全身心解放的一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数这一天轻松。
初二开始出门,先走新亲戚后走老亲戚。正月里我们那儿一般都是走姥姥家、丈人家,走姑家看闺女是麦后的事情。闺女出了嫁,初二和新女婿回家,娘家倾其全力招待女儿女婿。女婿头一年走丈人家,还得小心被人灌醉。我们那儿这种风俗很不好,我小时每年过年都见几个新女婿不是被灌得醉死一般,就是被扔进胡同的雪窟窿里,新女婿被搞得一塌糊涂,很是使人难堪。
从正月初三到十六,全是会亲聚朋玩耍的日子。小时侯村里有京剧班子,初三锣鼓家什便响了起来,土台子前聚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周围卖地瓜糖的、卖糖山药豆的、卖糖石榴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戏班子本村唱够了到外村唱,一直唱到十六日。十六日为“耍日子”,也就是说,年过去了,要到十六日就行了,十七日就要上坡闹春耕。
胡同里飞扬着我们的笑声,散发着爆竹鞭炮的纸屑,飘荡着炸鸡炸鱼的余香。浓浓的年味,让我铭记了大半生,至今仿佛还能闻到胡同过年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