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再忙的工作狂也有身心俱疲的时候,乔希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在公司虽然很受重视,做得也是如鱼得水,但几年后发现工作提不起劲儿,干什么都没有热情。
是不是在乔希身上看到自己了呢?乔希接下来又如何寻求突破呢?美国企业家、演讲大师、作家乔恩·戈登在《种子》一书中,通过乔希探索自我的旅程,让我们明白,有意识的成长才是人生。
看到乔希这种状况,老板也很着急,但他没有直接对乔希采取断然措施,而是给了乔希一个选择:休假两周,考虑一下是继续干,还是换个工作。
郁闷的乔希选择换一个环境,他去了乡下,遇到一个农夫,农夫没有给乔希讲大道理,而是给了他一颗种子,并表示只要找到合适的地方种下这颗种子,就能找到目标。
乔希心动了,他也想赶快找回自我,但要把种子种在哪里呢?他先在农场转悠,接着又去了以前就读的学校,虽然校园里的变化,让乔希无法找到以往太多的记忆,但变化本身让他非常欣喜,而在跟教授和学生的对话中,乔希也有了别样的收获。
乔希又来到以前工作的餐厅,这里的经历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体会,最终他选择回到家乡,做回自己,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
杂交水稻之父、科学家袁隆平院士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种智者的体会让人心情愉快,也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道理。
其实,很多打工人都曾有过乔希同样的念头,到底是去是留,这都是一道坎,如果要是有他一样的追寻和探索目标,那么总有那么些温暖的人和事,能够让我们找回初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通过《种子》,我们可以更明确地找到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对本职工作有更新的认识和体会,真正爱上工作,发自内心地愿意把工作做好,拿出自己的激情和勇气,让生命绽放,开花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