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三个特点,即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所谓不对称性,是指由于新技术的产生,最早掌握新技术的少数人,可以利用新技术颠覆过去在相应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大机构或组织。创业常常就是蚂蚁战胜大象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复杂性,是指当下的知识体系非常复杂,是跨学科的,而不是单一维度的;是综合的,而不是单独的。这正是媒体实验室要做跨学科、融合的研究课题的主要原因。现在的时髦词——跨界,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知识体系复杂性的特点。
所谓不确定性,是指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很多人想预先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他们可能会向专家请教,可能会沉迷于算命。
面对不对称、复杂而且不确定的未来,人类应该怎么办呢?伊藤穰一谈了9个破局方法,吴军老师把它们概括成以下8个方法。
1.不过度依赖过去的权威
在一个平稳发展时期,过去权威的经验是有用的。但是在新技术革命时期,新思想就比过去权威的思想更重要。在这种前提下,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新的事物,而不是固守旧的经验。
2.拉力优于推力
所谓推力,就是用各种方式推销给你的东西,比如通过广告送给你的商品信息。所谓拉力,就是自己有需求主动获取的东西,比如你主动在互联网上学一门慕课(MOOC)。
3.指南针优于地图
在未来,很难画出一张准确而具有时效性的地图,靠过去的老地图找路就不好用了。在这种情况下,学会使用指南针找准方向,要比按图索骥有意义得多。
4.拥抱风险
人类做的很多事情,都是让自己或者自己的后代今后能变得安全。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最好能进入一个越老越值钱的行业,等年纪大了,工作会比较轻松安全。这种想法在未来可能要令那些人失望了,因为过去的权威会失去它的作用。真正安全的,恰恰是拥抱风险。
5.叛逆精神
重大的发明往往不是眼光平庸的人能够看懂的,如果过于服从现有的安排,就不可能有重大发明。创造力需要摆脱束缚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件事看起来就像是叛逆行为。
6.通才胜于专才
对大多数人更有意义的事情是,先让自己成为一个专才,之后,如果能发展成通才固然好,如果不能,要具有调动资源的能力,形成优势互补。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优势,是没有人愿意和他进行能力上的互换的。
7.韧性优于力量
一个健康有活力的机构需要具有韧性,能够经受多次局部失败的打击,通过变革获得重生,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8.强调整体性
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是一个体系,而非一个特别强大的个体;是一套能够保证不断成功的制度,而不是一个天才个人的行为。
如果我们承认未来的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就不应该通过算命预测未来,然后笨鸟先飞占据一个先发优势,而是要增强我们的适应性和创造力,去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