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改变命运,思路决定未来。
关于员工、管理者、经营者、领导者他们的分别的特征是什么,以及针对这样的特征,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关键是要让大家知道:“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首先来看员工:
员工就是基层,也就是你的基础;我们非常尊重员工,对我们来说,每个员工都非常重要的,因为自家的员工如果在市场上、媒体上或者在客户那里说你一句坏话,就能抵得竞争对手说你一万坏句坏话;
你的对手说你,别人会说“你们是同行,是冤家,相互的扯”,但是一旦你公司的员工说你的坏话,哪怕他说的是假的、编造的,别人都会相信,因为他是你公司的人。
都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其实这句话在企业里面是不对的;员工都是好员工,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领导,之所以员工会讲坏话,只能说明你的管理有问题,说明与员工间的交流有问题。
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客户,从员工中我们可以看它的特征是:“视野窄”。他的视野在局部,在他的工作范围之内他会有一个自己的账本;在这个账本里,他会算“我做了多少?幸不幸福?感觉好不好?我的领导好不好?我的同事怎么样?我的这个月的工资多少?年终有没有奖金”?他算的就是这个账,它视野的范围比较小,特别工厂里面的那些员工,每天做的事情,通常是在昨天制定好的规则当中做事,而这个规则又是经营者确定了经营方向,管理者用来管理的方法,然后到了每一个部门管理者形成的这些指标和规则,所以他是每天都在这些范围内听话照做,没有太多的创造性;其实这种员工是需要被人认可的。
所以针对这些伙伴,你跟他讲很多很高深的一些产业链整合金融资本运作他听不懂,在他的世界观里面,他没有这一块知识模块做储存,他非常需要被领导认可,被公司认可。
局限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你得要让看到表面上的认可,也就是:“我月底能拿多少钱?未来有没有空间?有没有得到领导的赞许和认可?我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这类员工大概想的是这些事情,他不会很宽泛,不会想到产业和商业和人文关怀。
所以针对这样的人,我们的管理方法就是:
①.每天每件事,目标过程和结果一定要事前让他知道;
②.你是做什么的,事中让他知道该怎么做;
③.事后让他知道,做这件事情最后要产出一个什么样的成果,也就是投入过程产出。
还有一定要让他非常清楚的知道三件事情:
1、产出的结果如果达成指标,你将会得到什么收获;
2、如果超额达成了,你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3、如果达不成,你会受到什么样的损失,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个人荣誉上,也都会得到什么样的损失。
我们之所以重点强调员工是你的基础,是因为如果你的经营是对的,管理方式是对的,一定有满意的员工满意的客户;如果你经营是错的,管理方法是不到位的是不匹配的,那么,你的员工一定有不满意的员工。,所以员工他是一个未来,他是这个企业大树长出来看得见的果实。这是第一种员工,一定要呵护好。
然后我们来看我们的管理者:
说到管理者,很多管理者喜欢讲道理,但是没有人喜欢听你的长篇大论、心灵鸡汤,特别是现在我们很多员工都是80、90后,个性鲜明,不喜欢被别人管,跟70后完全不一样。我不喜欢听道理,我喜欢的是什么?你能不能照着做,你能不能以身作则,而且有没有情感的交流,人不是物品。物品可以加减乘除,可以不断细分,人是有感情的,它是可以链接,它是可以沟通的,我们在公司做咨询的时候,发现大量的管理者道理太多,没人听;以理服人只是一个局部,讲道理的时候,你自己有没有做到?你有没有深刻的人文关怀?你有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
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管理者,所以我们说管理者需要一点点人文关怀。
了解管理的基础做法后,我们将管理者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本部门管理者:
它的特征是:对某一个专业对企业的某一个领域有特殊的专场。比如说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营销,他在公司时间比较长,他比较懂得公司业务流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对管理的需求或者他本身对人力资源或者管理的专业就非常的精通。
他的局限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本位主义”。
注意如果这样一个完美主义的人,他放在本职的这个位置就非常非常的好,因为他就是某一个部门的,他的专业专长也在这里。但是一旦你把这个人放到了经营的角色,他的工作量迅速放大十倍,他的工作的复杂程度迅速增加10倍,他又很完美主义,你觉得他能处理完吗?
所以各位注意,所谓的老总,它是“局部模糊整体精准”;而员工是却是“局部精准整体模糊”。
那么我们在中间的管理层,他应该是什么呢?对于本部门管理者,他管理本几个人,一个人管理最多能管七八个人嘛,对吧!所以通常本部门管理者,它的优点是完美主义,缺点也是完美主义,但是你把它放在这个位置,他就可以创造很好的效果,一旦如果他能力等级没有提升,一旦放大,但他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放大十倍,他自己就搞不过来,而且他自己也很累。而且员工也不太满意,所以呢?他的极限是一个是本位主义,一个是完美主义,他缺少的是跨部门跨专业的协调能力,这方面的能力,他有部署,
第二类叫跨部门管理者,
跨部门管理者他会把经营者给他设定的这一个指标,这就是总的指标变成一个指标体系,比如说一个亿、营业额利润率25%,那么一年100,1年12个月,每个月30多天左右。每天24小时,员工假设有200人或者100人。然后这一有5个部门,他就有本事把这一个指标分解到每一个部门,然后每一个投入产出过程产出,他有本事全部分解下去,一旦分解下去以后,他就会分解到各部门以及个人,并统筹各部门落实这个指标,能不断的优化流程体系,同时,要处理很多突发事件。
他的局限是“重内轻外”就是对公司内部的这个指标体系比较模糊,这个指标体系为什么要订一个亿为什么利润率要设定在25%?他不太清楚,或者是他听得懂,但是,你要让他定他定的可能就不太准,这就是跨部门管理者,他的一个特点。
那么我们说员工的管理是管理者管员工是“每人每天每件事,目标过程和结果”。
那我们现在是管理“管理者”的方法,就不是每人每天每件事了,而是“料定先机奖罚分明”,
所有的料定先机就是,经营者你设计的那个指标一定是符合你公司现阶段能力范围之内的,一定是能够抓住你所处的这个行业的机会,一定是你的对手没有的,或者最弱的而你最强的,所以这样的指标的设定,他就是内外的信息他都要通达,而管理者,特别是跨部门这个管理者,他不太清楚。
他只是有一套体系,可以不断地去落地去执行,而很多时候,跨部门管理者,还有一个经常会发生的一个问题是“自大”,比如说他执行力非常好,今年一个亿达成了超额变成1000万、1个亿。他就会很高傲,很自大,你看我多伟大多厉害,而且呢,他也确实立下汗马功劳,因为员工的事情是很琐碎的,跨部门的事情是很繁杂的,他都要把它处理掉,出现的井井有条,他确实是有功之臣
他的自大是因为他忽略了“制定方向”的那个人,如果方向是错的,他的这个执行力全部是负分,全部是有问题的,但是他不清楚,所以跨部门管理者,他最经常会闹的这个情绪毛病。
所有经营者就要跟他沟通的,要让他知道这个指标的确定需要费多大的功夫,你管这么一堆人,你确实是立下汗马功劳,但是不能因为他立下过功劳就可以肆意妄为。
所有我们的管理方法就是“料定先机”,就是方向一定要对。
还有一个要奖罚分明,就是一旦你做成了,比如说9月份就达成目标,一个星期完成了剩下3个月怎么办没问题完成了你的提升指标,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增加目标,同时给他增加奖励。要奖的让他非常有感觉,罚的也非常害怕,像这样管理就可以了。
关于每个不同员工的管理方法和特征就是这些了,各位企业家要针对不同的员工进行不同的管理,视情况而定,做到员工对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