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805858/2a16e132ea9e290b.jpg)
最近同时经历着两件让我非常揪心的事,一件是给女儿断奶,一件是母亲生病。
之所以让我揪心,是因为我感觉到了这两个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在不同程度的”离开”我。
在女儿两岁生日的前六天,我决定给她断奶。
由于平时太粘母乳,担心在一起狠不下心,我跟她爸商量分开一段时间,他和奶奶带着女儿去北边的房子住,到她生日那天再回来。
那晚,当他们离开家关上电梯门的一瞬间,我彻底崩溃,哭得稀里哗啦…
我承认,是我舍不得。我舍不得孩子不再那么依恋我,舍不得我们之间再也不会有那么亲密接触的时候,舍不得她再也不会躺在我怀里吃着母乳,我们一起入眠。
我也承认,不是孩子断不了奶,是我没想真的给孩子断奶。
我现在深刻的理解了那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果我爱她,我就要接受我们之间一次又一次的“分离”:从第一次剪断脐带脱离母体,到第二次的断奶,再到她步入学校、接触社会,直到她有自己的小家庭。
而我,将逐渐淡出她的生活,成为了她的原生家庭。
每每想到此,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儿。
而其实,我们的父母,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
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这个不好,是那种随时致命的不好。她身上所有的病,都像一颗颗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可以说,这么多年我们几姐妹时刻都在为母亲的病提心吊胆着。
即便有心理准备,但每次得知她病重抢救住院,都还是无法接受。
记得去年因心梗抢救的那一次,我因孩子太小,加上疫情无法及时赶到医院。
打电话给姐姐时,她在电话里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让我差点休克:我以为,妈妈没了……
两小时后,我在我们家的微信群里看到妈妈被推出手术室“比耶”的照片,那一刻,我悲喜交加:我的妈妈,又回来了!
而最近,我们又被医生告知妈妈的病严重了,甚至直接说“活不到什么时候”。
这样的告知,对于医生来说,只是他们工作的一个程序,而于病人和他们的亲人而言,却如刀割在心口。
老公像过来人一样在电话里安慰我:你要做好准备,其实父母这个年龄随时可能就会离开,
好在我现在修为比以前好,换作以前我会火冒三丈大地大声呵斥他闭嘴!
这样的安慰,只会加深我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尽管我知道迟早要面对,且必须接受。
一直以来,我以为我要面对的最大的痛苦和挑战,是要接受自己的老去。
但我发现不是,我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让自己的内心充实、有力量。我不再害怕自己有没有变老,会不会老去。
相比以前的稚嫩,我甚至更喜欢现在这张笑起来有了一些皱纹,成熟而淡定的脸,我更喜欢现在从容而坚定的自己。
失去美丽的容颜,失去青春,失去精力无限,失去可以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时间,或许会让我们失落和焦虑。但孩子不再依恋我们,父母和亲人的不断离去,却是真正让我们无法承受的痛。
我们该如何面对,又将如何接受?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却又没有答案的问题。
我认识的很多人中,他们在面对人生的变故,亲人离去时都表现得很淡定,我曾经很羡慕他们,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在我得到的答案其实是让自己“麻木”时,我就不再羡慕他们,因为那不是我要的答案。
让自己变得麻木,是一种对痛苦和责任的逃避,麻木的同时,也失去了深刻的体会幸福的可能。
或许每个人都有面对痛苦,让自己挺过去的方式。但生而为人,不就是要经历人生的种种磨难,体会人生的种种幸与不幸吗?
如果说担心老去,是因为担心自己不再有能力,这是生存的本能。
那么担心亲人的离去,则是情感的需要,这是生而为人的本能。
所有的生物,都有生存的本能,唯有人,才有更深层次的情感需要。这是本能,也是资格,更是老天的馈赠。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辜负老天的这份馈赠,充分享用它,让自己的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和燃烧,而不是让自己麻木。
都说四十不惑,这个“惑”,不是困惑和迷惑,而是内心的笃定,思想和情感的厚重,这是心智成熟的表现。
还有几天,又是新的一年了,这一年我四十岁。
我也希望在我的不惑之年,我能真的做到“不惑”,不因人生可能发生的变故而焦虑和恐慌,在体会生命美好的同时,也能坦然接受“失去”。
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
在失去和得到中沉淀,这就是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