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维+关键期培养

五维+关键期培养

作者: Melody_4623 | 来源:发表于2019-04-16 21:12 被阅读0次

    嗨,大家好!

          在进行本期第一篇简书前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梁敏玲。英文名叫melody;我是广东肇庆人。我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已经有9年的时间,现就业在东莞长安的天才宝贝工作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在天才宝贝就业这段期间,感受到工作的氛围就是要不断自我进步!因此,这些年里我除了学习,也积累了非常丰富育儿经验和专业的理论知识。

    听完陈序老师的五维课程,我的收获非常大!我是慢性思维的人,因此对于学习的内容,我需要花费比普通人多上三倍的时间来消化和吸收。

    五维教练不仅是练逻辑,还有着强大的管理学问。

    当然,在倾听的过程中也发现和天才宝贝的课程息息相关,在听课过程中,脑海里闪现的都是某个孩子所出现的现状,以及身为指导师的我用的是某种引导方式。

    由此可见,五维课程不但能让成人得到帮助,更多的是可以让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受益匪浅。

    现在介绍一下我的分享《五维+关键期培养》

    我分享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分别是3-7岁的关键期和刻意练习的习惯

    1、    3-7岁关键期

    五维+关键期培养

    曾经有人说:“为什么同样是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到了6岁都不如3岁的孩子说的好”

    还有人说:“我家孩子说话很大声,都是学过的就说,可是一问为什么就不吭声,都没想法了,愁啊”

    脑科学研究表明:正常孩子一出生,就有脑细胞10万亿,也可以称之为“神经元”,当神经元收到外面的刺激就会生长出树枝状的“树突”,这些“树突”

    五维+关键期培养

    通过相互的链接形成一个神经网,当神经网越多,孩子智力就越高。

    这些当然也是有差距的,第一个差距就是父母的遗传基因.

    第二个差距就是0-3岁的时期,作为父母我们有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的神经元得到刺激,促进生长发育。例如早教等等。

    第三个差距就是3-7岁时期了,这个阶段是脑细胞连接成形的关键时期;就好比如在这个阶段,每一个神经元都在找“好朋友”,也就是“树突”上的每一个“突触”,每当这些“突触”它们找到一位好友,就会成功牵手,行成一条路,这些路越多,就说明孩子大脑的神经突出连接的越丰富,同时,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就会多样化,也会更加聪明。

    举例:

    A:小朋友在家门口玩球,B小朋友看到了跑过来拿走A小朋友的球并在他面前玩

    而A小朋友不知所措,默默的看着对方玩,过不了多久就开始嚎啕大哭跑去找大人帮忙,大人最终帮助找回了球。

    在这个时候,这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孩子的“脑细胞正在想办法牵手的时候”因为大人的帮忙,而省心省事不用解决,最终“那一个突触正在找朋友牵手的脑细胞,因为大人的帮忙,自己找不到好朋友了,只能落败、消失”

    所以为什么后来A小朋友还是遇到事情找自己的家长,正是因为脑细胞没有牵手成功,找不到多一条路径出去,因此只能保留了原始的出路,周而复始运用哭来解决事情。

    为什么有些人的想法像井底之蛙,而有些人确是你逾越不可攀的的状态

    天天宅在家里又不关注窗外事的人总会想的容易简单,而那些学到老用到老的人总是不经意的让你发现他的每一次的不一样。

    另外一个案例:父母包办

    在教学中有小朋友在5岁了,遇到动手的小手工或者绘画作品、收拾自己的东西等等都是不动手的,提醒过后还是无动于衷,反而会着急的哭泣说:“我不会”

    当时我就纳闷,这不是3岁时慢慢开始接触了了,5岁了也会一些了,只是事实上就是用哭来代表自己的无奈,让你忍不住去想到一首经典歌曲叫“一笑而过”

    为了了解孩子的经过,方便针对性的安排未来孩子在课程上如何培养,我致电过去,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在家里是独生子,比较受宠,什么事情都是奶奶或者父母代劳,自己负责吃喝玩乐,只要是动手或者思考的时候第一时间父母会帮忙解答或者动手操作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暂时不知道怎么做,也不去想办法、不动手,看别人做,叫老师帮忙,一回答问题,一问为什么,就不说话或者大眼瞪小眼

    (就是因为5岁前因为父母的包办,包做包说,导致孩子错过了脑细胞的链接)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7岁前都可以都可以改造很快,而思维上的改造,越晚,需要的改造时间越久.

    我们改变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就是在家刻意练习:引导孩子思考、创建环境,一花一草也是一个话题

    第二种方式机构:仅仅在家练习仍然不够,孩子不是成人,孩子需要氛围、需要玩伴,所以找好合适综合能力课程的机构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种方式就是情景创建、演练:做孩子看的懂的方式,例如边说边示范

    2、 刻意练习的习惯

    五维+关键期培养

    有朋友跟我说:“哎,你教书那么多年,你告诉我一下,为什么孩子上了小学就不爱看书呢”

    还有一位家长说自家孩子的练习,例如作业:孩子4岁,这年龄还小,我不想给他压力,这些事情以后再做”

    后来上小学了,作业多多,压力更多,因为这位孩子自己接纳这些压力的时间都赔在了那些年别人在努力的时候而自己的家长说不想给压力,不用做,所以之前花费的时间去玩,后面会迎接更多的困难,而那些曾经接受过作业练习的,只需要做跳一跳就够得着的事情,所以没那么难受

    (当然,这些作业,不是特别的,而是我们根据孩子能接纳的能力安排的,例如一周一幅画、或者做个小手工等等作业责任的习惯培养)

    安德斯·艾利克森与罗伯特·普尔,一位是心理学家,另一位是科学作家。通过翔实的数据,严谨的实验,生动的事例,揭示了没有天生才华,“天才”和我们一样,大脑和身体都具有适应能力,只是比我们更多的利用了那一些能力而已,“天才”是训练的产物,要成为大师其实是有路径可循的,那就是刻意练习、形成习惯。

    根据传记,莫扎特具有完美音高,6岁时开始作曲,8岁时写出第一步交响曲。

    帕格尼尼能够做出单弦演奏的小提琴曲,并且用单弦演奏,是长期而细致的练习的结果。

    所以,历史以及经验告知:

    人们停止学习和进步的脚步,并不是因为他们达到了某种天生的极限,而是因为他们停止了训练,或者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从来没有开始过训练。

    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在其他方面正常的人,生来就不具备唱歌、解数学题或拥有其他任何技能的才能。

    从长远来看,占上风的是那些练习更勤奋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开始在智商或者其他才华方面稍有优势的人。练习是决定某人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中最终成就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如果基因在其中发挥作用,那么,他们的作用会慢慢消失。

    举例:一位妈妈跟我分享

    我的孩子呀,每天除了玩就是玩,回到家都没有看书的习惯

    于是我问了妈妈:“你平时有让孩子约定看书的时间或者陪同阅读的时间吗”

    答案是否,所以结果可想而知就是没有养成很好的习惯

    还有一位妈妈跟我说:“我家孩子喜欢动画片,也喜欢看书,最喜欢看有关于车之类的书籍了”

    于是我好奇的问了这位妈妈都做了什么?

    原来这位妈妈每天晚上睡前有陪孩子阅读,平时电视时间有约束,同时会偶尔在晚饭后陪孩子看一会书

    所以结果导向,有刻意练习和没有练习是有不一样的收获

    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运用刻意练习呢?

    第一,制订明确的目标,让练习变成日常的一部分。

    第二,每天坚持,积少成多。每次跳一跳够得着,又不容易反感。

    第三,鼓励或陪同前进。

    第四,创新

    举例:孩子看书习惯培养

    1、 明确目标,本月看书

    2、分阶段练习:第一周每天5分钟,第二周每天10分钟,第三周每天15分钟,第四周每天看书20分钟,以此为一个月的小结,第二个月就直接连续每天看书20分钟,行成一个习惯

    3、鼓励或陪同前进:当你的责任是家人时,孩子们需要的是坚持原则、支持与陪同,明确这是每天的任务,也是他自己的责任。

    4、创新:书籍可以多样,图画多,文字少。同时阅读、观看也多样。

    例如本周看书,仅仅让孩子随意翻看五分钟,下周可以在观看的同时进行问答方式、阅读式、临摹方式、等等,发挥你的想象力,只要你想得到又安全的方式可以尝试(培养孩子思维改变的同时也养成看书是一种乐趣的想法,最终形成习惯)

    在五维里,日记有五种,而我最喜欢的是“丰盛日记”

    我拥有----

    我曾经错过的最佳时期培养,同时我还拥有乐观的心态,拥有五维的平台,拥有很多陪伴儿童关键期的时间,如果你们有相互交流的可以call我哦!

    以上就是我的本期简书分享,谢谢大家,也期待大家给到我的一些观后感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维+关键期培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gi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