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寻隐者不遇》别感

《寻隐者不遇》别感

作者: 云雁锦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11:56 被阅读0次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我在小学时候就读到过贾岛的这首诗,当时年少懵懂,不懂得这首诗的深意。

现在回忆起来,约莫记得老师说这首诗是讲贾岛到深山老林里去拜访一位得道高人,但是这位高人不在家,不知道在茫茫大山中的哪个地方采药去了。

老师还说这首诗运用寓问于答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以及渴望像隐者那样隐居世外却不可得的怅惘之情。


一直以来,我对于这首诗也都是这么理解的。

直到今天,读到了钱穆先生写一篇名为《读书与做人》的文章中关于这首诗的话,才使我对这首诗有了另一种的理解。


文章中,钱老先生说《寻隐者不遇》是一幅活的人生画像。“那不是画的人,却是画的人生。”

读了这句话,再细细咀嚼《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我忽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自古以来,我们都会问这么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而活?”

有一种东西,在古代,中国称之为“天命”,在今天,我们称之为“梦想”。

我们活着,迫切地想要知道天命何在,怎样能实现梦想。

于是我们“松下问童子”。

我们读书、请教师长,希望从书中找到人生明确的答案,希望师长能给我们直接指条明路。

但是,他们只是“言师采药去。”

书本、师长只是告诉我们要好好活着,好好努力。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你好好活着就是了,所谓的天命就在生活之中,实现梦想的道路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的梦想,就像是隐居深山的高士,我们做各种各样的努力,为的就是能够遇到隐者,也就是实现梦想。

但是隐者行踪飘忽,不是轻易能遇得到的。梦想也如此,它隐藏在生活的迷雾之中,我们不知道该走那条路才能遇到它。

原来,这首诗写出了我们追逐梦想的心情,诗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

相关文章

  • 《寻隐者不遇》别感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我在小学时候就读到过贾岛的这首诗,当时年少...

  • 中国诗词赏析|寻西山隐者不遇

    寻西山隐者不遇 中国出版集团·诗词中国2019-03-29 作者:[唐]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1,直上三...

  •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寻隐者不遇

    林间故地睹旧痕,极目狂眺觅故人。 眼珠眺出三寸长,故人未至捶脑门。 用力过猛头盖凹,速拿皮搋往出抻。 没有抻好又变...

  •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意思是,贾岛在松树下问...

  •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寻隐者不遇

    三月,沿途纷飞的纸屑 路过草原的柳和青舟相恋 街边,谁的情书被拾起 思念是很多片 风响起,铃与猫在轻语 那被柳絮勾...

  • 寻隐者不遇

    ?跟随69岁的比尔沿着黄河、长江,从孔子的故乡曲阜,到济南(李清照),往西安(白居易),经成都(杜甫、贾岛),赴湖...

  •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

  • 寻隐者不遇

    曾 缘不知何起 心中俱念: 师不在名 而在明; 师不在高 而在隐。 念后生动: 遂 两次北上 虽 寻隐者不遇 然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隐者不遇》别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ik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