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了班一个人跑到广场打篮球,由于去的较晚球场上也没有其他人在,只有球场旁的草坪上有几位中老年人在那里舞空竹。从他们的说话的方式中可以很明显的知道,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外地人”。而且从他们现在的生活状态上来看,他们也应该算是外地人中的成功者,毕竟他们还有闲暇时间来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
过了一会儿我玩累了便坐在一旁看他们舞空竹,我发现其中一位四十岁上下的妇女练得特别卖力,并且对舞空竹也相当有天赋,不一会儿便把一个刚学的动作就练得非常娴熟。这时另一位六七十岁的大爷对她说:“你不要这么卖力,休息一下吧。”“不行啊,她停下来深吸了口气说,我得多练练,他们说我舞的不好,还不能参加他们的比赛。”结果大爷摇摇头说:“不让你参加并不是因为你舞的不好,而是因为你不是本地人。”然后他又举了几个例子来证明他说的话。
听到这里我突然觉得索然无味,连打球的兴致也全都失去了。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卡夫卡《城堡》里面的主人公K,他一直努力试图进入城堡,最后却至死也未能进入。城堡主人甚至还刻意“回避”着K。其实说穿了,这里面的“回避”,只不过是个典型的利益占有者的逻辑的显现,生怕外来者夺取了他们原有的利益。
现在有许多的年轻人都热衷于在他们工作的城市买房子,原因当然是为了在这里生活起来更方便。其实这其中还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让他们在这个城市生活的更有底气。因为他们觉得有了房子就属于一个城市的一份子,而没有房子,始终都是客居他乡,一旦主人不乐意你留下,尽管你不愿意你却依然不得不离开。
现在看来,即使这么做了也是有些一厢情愿的味道,这种不被接纳似乎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这些城市当中,并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对于这个问题的发现,这就好比撞见了自己的妻子在与人偷情,虽然知道了真相,却让人非常尴尬和沮丧。然则,事情并非永远一层不变的,就像李安许多年前的电影《饮食男女》中的老朱一样,由于中年丧妻,而独自抚养三个女儿,然而三个女儿性格迥异又因自身感情问题无人关心老朱,导致老朱心里孤独寂寞。最后老朱娶了一个远比他小的姑娘做他的妻子。这最后的续弦便李安借用西方文化来冲击东方文化,意思是说既然你们没办法让我的生活丰富,那么我自己来丰富我的生活。
那么,我们不妨学学鲁迅的“拿来主义”。既然你们总是“回避”我们,我们便自己在这里开辟一片天地,等到哪天你们避无可避。那么所谓的“回避”也就死亡了。
关于“回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