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样化,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认清教育规律,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观念的更新首先要求教师坚持继续学习,做不断更新自我的终身学习者,通过积极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专业要求。
学习-学问:提高教师素养的基本保证1、要学会学习。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纳入到终身学习的框架之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这样的基本理念,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自己首先得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不仅意味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意味着确立终身学习的正确态度和积极意向。一是学习需要接收。学习是有动机和目的的,因此要看学习资源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如果仅仅只想到书籍、杂志和网络去寻找学习资源是不够的,还应该想到周围已经拥有知识、经验、能力的人力资源,只有充分拥有这些资源,才能直面大量的教育教学问题。二是学习需要内化。当学习获取了信息以后,紧接着要建构这些信息。根据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首先要对来自学习资源的东西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相应记忆的痕迹,然后根据信息提供的线索及时抽取需要实践应用的学习资源去解决实际问题,由此产生自身的新知识与新能力。所以有意义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原则的,一要广泛摄取逐渐分化,二要积极内化整合协调。这种资源性学习的最大意义在于使我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和积累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验,有助于形成系统结构和提升自我能力。
学习-学问:提高教师素养的基本保证2、要学会反思。学习是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自觉行为,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反思的过程。学习者在内化学习资源建构学习信息时有一个主动选择、加工、反思的行为经历,它不是简单的学习重复与累积,而是以自身原有知识与经验为基础,通过自身的理解不断地调整、补充的经过。以学习人力资源为例,当我们认识到人力资源具有知识性、智力性特点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思考,能否将拥有者转化为运用者和创造者,用自己的智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资源的推移和扩大,从而充实自身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反思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是学习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缺的环节,是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表现。要求教师们面对教育教学活动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搜索和利用各种信息,及时提醒自己有没有做对,怎么样才能做对,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学习-学问:提高教师素养的基本保证3、要学会探究。探究性学习是将知识应用到实践的一种形式,它强调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新的问题,是发展探究思维的一种好方法。这种学习形式重视教师们的实践体验,凭藉已有的学习积累和教育经验去指导自身的工作活动,又在工作活动中进行不断地修改、验证和展开讨论,形成自身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一般包括探究情境、问题、修改、推论、检验五个环节,从而强化其科学价值。探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将学习活动深化到实践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引起注意,它以资源性学习为前提,以反思性学习为纽带,是有目的有条理的另一种学习活动,它比纯接受的学习要更实际,更富有现实意义。
科研文化的基础构建是营造学习氛围,以此确定教师自觉的科研意识。而人是一种文化的动物,在接受和发展人类文化的精髓过程中离开了学习就会失去任何意义。学习文化的产生意味着学术文化的兴起,当教师们自觉确立起教育科研意识后,科研成果的诞生也就在不远的将来,学校科研精神就成为提升学校文化的强力支柱。我们倡导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和积极探索的学术精神,以科研为先导,实现教育科研、管理、育人三结合的模式,全面安排学校工作,让大家一起来构建“学习—学问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