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思——行

作者: 如面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23:25 被阅读352次

                            香港游学总结

            开篇不得不感谢为中国而教,集结我们四十位成员和一线老师,提供如此宝贵的机会,作出精心的策划,感恩罗维安教授的细心安排,还有同行伙伴们的照顾与激励。

                            第一部分(思考题)

            为学生准备他们的未来,教育可以做些什么?必须做些什么?

    程介明教授提问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似乎跌入了无底洞,脑子里忽闪过很多东西,可怎么也抓不住,学生的未来有太多种可能性,教育可以做的也太多,我该从哪开始写呢?可是突然,我就明白了,学生的未来的确把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啊,我们怎么可以给他们的未来定性呢,那么在他们的成长里,教育可以做的,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用心陪伴和引导。

            这里的用心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他在学校一天、在你的班级一天,你就管他一天的责任,而是苗苗老师所言“教孩子一天,想孩子一生”的教育情怀。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个老师所说:我们的教育有些像“公交车式的教育”,每一站对应相应的学校和老师,学校和老师们都只管把孩子送到下一站,便觉得责任尽完了。不敢百分之百认同这样的说法,但也无法否认,这句话的确反应了我们教育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大可小,可以是教学年制的问题,教育风气的问题,教师自身的问题等等,才会出现“不管其他,只管不出安全事故”的伪责任,才会出现“杀了第一,我就是第一”的心理扭曲,才会出现高分低能的普遍现象……对于这点,在香港所见的基督教青年会学校便有着很好的办学理念,从幼稚园(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香港中学包括大陆的初中和高中阶段),学校实行“一条龙”教学,进行“身、心、智、社、灵” 五位一体的全人教育,由同样的教学理念支撑,老师必然更加注重每一阶段的衔接。内地有着少数类似的学校,不过属于私立,收费较高,普通孩子难以入学此类学校。不敢妄谈教育政策,基于自身,我必须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教育初心,用心对待每个出现在自己生命里的孩子,我可以做的是努力让自己身上的点点星火更加明亮,影响更多相关的教育人群。

            陪伴,我意指帮助孩子获取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养成健全的人格。犹记得岗前培训时孟凡君教授所言:真正的教育不在课堂,而在课外。孟教授的话有多层意思,我理解到的其中一层是:知识固然重要,但在知识前,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应该更加重要。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孩子用心陪伴,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重视与尊重,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他能更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以正面向阳的姿态生长。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单独陪伴每个孩子对于教师而言是十分艰难的,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即同伴的陪伴力量。

            引导是对孩子未来的指引,帮助孩子在心中筑梦。我们可以尽力提供扩大孩子视野的机会,无论是创设情境、游学行走、还是一个由纸团制成的简易实验,都是在帮助他们拓展视野,一点点堆砌他们脑海里的未来蓝图。

                      第二部分(见闻与感想)

            游学的几天里,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去了解香港的教育及文化,比如罗维安教授、程介明教授、谢爱磊教授的介绍和分享、学校的参观和交流、自己的出行体验等,下面我将对这几天的观察与体会作出几点总结。

    一、校园建设

            首先需要提及的是香港的学校只有少部分属于公立,绝大部分属于民办,由政府资助。从几天参观的学校来看,给我很大的感触便是校园环境充分体现着人文关怀,尤其是细节方面,可以说让人无可挑剔。比如我们参观的第一站——青年会学校,卫生间的墙壁根据性别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颜色;过道、楼梯间挂满学生的绘画、手工作品和英语学习卡片等;后来在圣道学院,我又发现马桶上及洗手间门上配有充满童真图画的温馨提示;教室内细心配备孩子需要的洗手池、储物柜;教师办公室门上贴有语句:“我是×××,我要找××老师,我可以进来吗?”——这是给每一个进办公室的孩子的礼仪范本,细节多么到位啊!

    教室一角 教室一角—储物柜 墙体文化 洗手间墙壁

    二、教师风貌

            在所有接待我们的老师身上,我看到的都是热情、活力与严谨,即便在学校随便遇上一个老师,向她发问,她都能十分热情地向你介绍上半天。对照自己的学校,我想这样的状态目前是难以实现的,教师普遍热情消退,绝不愿多做一点额外的工作。同时,我也不禁思考,这差异背后到底源于什么?我想,他们的热情来自于他们对教师工作的自我认同、自身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对教师的认可度。自我认同与社会的认可又是密切相关的,的确,撇开薪资待遇,无论是卖水果的阿姨、餐桌上闲聊的大妈还是问路时的路人,一听见我们是“教师”,都不约而同地伸出大拇指,然后更加热情地对待我们,小小的一个举动,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充分认可。社会责任感是我想重点谈谈的,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听到这样一句话:“当老师多好啊!可以影响好多人呢!”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社会责任感,而许多教师甚至包括我自己气急败坏时也会萌发这样一种想法:老师只是我的工作,我谋生的职业而已,学生好不好与我并无太大干系,何必那么较真呢。这样想,其实就是把自己和社会脱离开了,就成了钱理群教授口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教师都这样,何况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呢?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我们的教育确实忽略了,不然,怎么会出现那么多的食品安全事故、毒奶粉、假疫苗事件呢?所以归根结底,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很重要。

    三、特色课程

            学校参观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连连称赞的课程设计,比如创意十足的美术、形式多样的体育、丰富多彩的戏剧等等。但必须要提的是stem课程和全人教育,对于stem课程,几乎访问的每所学校都有相关课程的开设,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即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 、mathematics的融合,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科学素养的提升十分有利,值得学习与借鉴。全人教育在前文已有所提及,它包括“身、心、社、智、灵”五个方面,在我看来这体现的就是教育的人性,如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关注,包括对学生饮食营养的调控,体育锻炼形式的精心挑选等。

    四、特殊教育

            游学的第三天,我们参观了香港的一所特殊学校“圣道学院”,当时由学生们第一个出场表演乐器节目,我着实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看到了他们背后的艰辛,也看到了他们生命的怒放。那是一群患中度智力障碍的儿童,在老师的爱心陪伴与耐心指引下,他们能够做到许多普通孩子都可能做不到的事情,这是多么成功的教育!交流过程中,听到室外传来的几声撕心裂肺的大吼,校长注意到我们的反应,笑着温柔地说“他只是闹脾气了,没事的,很常见。”正如同行的一位伙伴所言:这里的每一位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每一位老师都是守护他们的天使。

    特殊儿童的光画表演

            对比香港与我们大陆的农村教育,无论从资源、人文还是环境看,差距的存在都是不容置疑的,但内地的教育确实由国情决定,地域之广、人口基数之大、结构之复杂、贫富差距之大,都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直接复制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香港游学的所见所学,也许我们能直接借鉴的很少,甚至会感叹,差距太大,要做到根本不现实,但是我想只要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的差异,知道了什么是好的榜样,那么我们脑海里就能构建出新的教育蓝图,从而不断思考、探索、实践,撬动固化的教育思维。tfc告诉我们:要做促进教育公平的领导者。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一点儿,我们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吐槽农村教育的种种现状,但如果我们仅仅是看到,或吐槽,或视而不见或选择放弃,那么还能由谁去推动教育呢?所以,化看到为思考,化思考为行动。

    青年会小学留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思——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pd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