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科洛瓦的巨幅作品表达的艺术家内心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以及理想主义精神。他的自画像看起来是一个不修边幅,自负与不合群的神情,还带着一些阴郁。他一直向往去远方看看不一样的世界,在这一点上要比英年早逝的杰利柯幸运得多。因为结识了一位年轻的外交官,有机会陪同他去北非访问。在当时像这样重要的访问会带画家跟随作画。他终于能够离开早已厌倦了的巴黎生活,接受这个任务。
去北非的冒险看到了许多色彩绚丽的异域风情,这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他用了前所未有的描绘方式来展示异国风情。色彩成为了支配画面的重要因素。这种画风也为后来的马蒂斯和毕加索留下了铺垫。由于他亲历北非的生活,对于人物形态描绘的极为细致。虽然与欧洲传统的画法完全不同,但是那些形象还是十分生动和鲜活。
巴黎沙龙画展的发展,也让艺术家们找到了新的舞台。每年会有上千幅的作品要通过筛选进入大众视野。艺术评论家在艺术家与公众之间成为了重要的纽带。当时报纸的发行量开始扩大,他们会在上面发表对于画展的评论,关于一些热门作品的讨论常常非常激烈。特别是那些新颖的题材或者过于打破传统的作品,有时候会被保守派拒之门外。艺术家们为了取得公众注意力,不得不用各种方式炒作自己。
19世纪的沙龙中大尺幅的奢华绘画非常符合大众的审美。人们喜欢沉浸在有着丰富感官体验的作品中,追求光鲜亮丽,完美无缺的效果。艺术家也开始注重培养观众的审美情趣,随着市民阶层的买主越来越多,这方面的需求也变得尤为迫切。一些近代历史题材,或者是取材于东方文明的绘画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画家会特别注重人物面部细节的刻画,包括对华丽服饰的描摹也是不厌其烦地精益求精。
让-里奥·杰罗姆是非常著名的沙龙画家。他的绘画生涯长达57年之久,其中有超过40年的艺术创作训练。从23岁起他的雕刻作品就开始在沙龙展出。曾经在埃及和俄国旅行丰富了他的视野,所以在创作上有取之不尽的题材,加上迎娶了艺术交易商的女儿,更让他的事业如虎添翼。不仅获得了巴黎美术学院的教授和荣誉骑士团的骑士称号,在英国和普鲁士也享有很高声誉。
不过在许多评论家眼中沙龙艺术家也有着媚俗的嫌疑。当时许多艺术家并不愿意以沙龙艺术家自居,他们谨慎的与这个头衔保持着距离,即便在获得成功的时候也并不希望被这样评论。当然学术界的尖锐批评并没有影响公众对沙龙画作的喜欢,当时一些流行的作品还被广泛复刻。人们参观画展的入场费越来越高,收藏画作的成本也渐渐昂贵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