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史概论
艺术发展论(三)

艺术发展论(三)

作者: 赵黑白灰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22:33 被阅读0次

    第十四章 艺术发展规律论

    第一节 “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规律

    当我们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观察艺术时可以得出结论:永恒不变的艺术是没有的,一切艺术都经历“草创—繁荣—衰亡”的过程,这是一个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许多先行者都探讨过这一规律。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把艺术的发展过程比作植物的发展过程。被誉为“西方美术史之父”的瓦萨里在《著名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师》中把艺术的发展过程描述为人的生命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童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温克尔曼在《古代艺术史》中以希腊艺术为例描述了“远古风格—崇高风格—古典风格—模仿性风格”四个阶段。

    他们都透过现象把握住了艺术发展的本质,从宏观上、整体上阐明了占主导地位的艺术风格的演进过程。但他们却忽略了不占主导地位的艺术风格的演进过程。

    一、新艺术的种子孕育在旧艺术的母腹之中。

    这里的新旧艺术,并不是革命、进步或保守、反动的艺术,仅指时间上的先后。

    任何一种新艺术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精力了漫长的发芽生长过程。这粒最终埋葬就艺术的种子不是对旧艺术的否定和削弱,而是对它的完善。它与旧艺术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在任何艺术作品中都包含互相矛盾的两种因素:旧的残余和新的萌芽,“纯粹的”艺术是没有的。正是艺术的矛盾推动着旧艺术的衰败和灭亡,也推动着新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二、艺术发展的草创期。

    草创期总会涌现划时代的艺术家,唤醒埋藏在旧艺术中新艺术的种子。不管草创时期的新艺术还有多少缺憾,也不管它与旧艺术还有多少难解的联系,但它终于是人们看到新旧艺术的对立,艺术的发展从此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

    文艺复兴的草创期以乔托为开端。

    三、艺术发展的繁荣期。

    四、艺术发展的衰落期。

    艺术巅峰的必然衰败,理由有三:

    (一)、社会生活的变化。

    艺术的鲜艳之花是社会生活的土壤培育的,而社会生活是变化的。

    文艺复兴艺术之花怒放的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文艺复兴艺术之花衰败的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

    (二)、高度完善的艺术必然扼杀创新因而导致它的衰落与灭亡。

    某种艺术高度完善,必然产生许多“艺术法则”或“风格法则”,伴随这些法则会产生许多“禁忌”。这些法则和禁忌,既促成了古典主义艺术的完善,又促成了古典主义艺术的灭亡。

    这是一个必然的逻辑:高度完善的艺术必然导致高度完善的法则与禁忌;高度完善的法则与禁忌必然导致陈规俗套的重复;陈规俗套的重复必然扼杀创新从而扼杀艺术。

    因此可以说,高度完善的艺术就是走向衰败灭亡的艺术

    (三)、艺术某一方面的完善与前进必然伴随着另一方面的削弱与后退。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由诸种因素汇合成的有机整体:真实生动的形象,激动人心的情感,令人陶醉的美,催人上进的思想,独特完善的形式等等。任何一个因素的强化比以另一因素的弱化为代价。也就是说,从一个角度来说是进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退步。

    艺术与科学有本质区别,科学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应,,只要我们认识了过去未曾认识的新规律,从任何方面说都是进步,不是退步。但艺术不是如此,中世纪的艺术强调表现神的理想和信仰的激情,却弱化了写实;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强调了写实,却给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激情带来了困难。

    所谓高度完善的艺术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高度缺陷的艺术。

    第二节 “从渐进到断裂”是艺术发展的规律

    “草创—繁荣—衰亡”是一切艺术发展的渐进过程,或者说,是艺术发展的量的延续过程。

    人们往往会说,当某种艺术衰落之后,艺术发展的渐进过程便终结了,但旧艺术衰亡甚至还未衰亡的时候,新艺术就开始孕育、草创。整个艺术发展史就是“草创—繁荣—衰亡”不断循环的历史。

    但事实不是如此。当一种艺术风格衰亡之后,艺术风格的发展出现了断裂,直到新的统一的艺术风格的产生,这是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时期。

    艺术发展断裂期的根本特点是:

    第一,它是两种不同艺术风格之间的过渡;

    第二,它是艺术发展两次高潮之间的低潮;

    第三,它没有统一的、居于主导地位的艺术风格。

    贡布里希说:“必定有那么一个时刻,谁也说不出在那时哪一个风格领先。”

    正确理解“从渐进到断裂”的规律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全面的了解艺术史。没有九百年的默默无闻,就没有那一百年的名垂千古。

    其次,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理解也可以受到若干启示。20世纪以来现代派艺术流派走马灯似的上来下去,可不可以说西方现代派是艺术的断裂期,是两次艺术发展高潮中的低潮呢。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规律

    一、向反面转化的艺术风格。

    断裂之后的艺术风格与断裂之前的艺术风格是对立关系,也就是说,艺术的发展总是从一种风格转向对立的风格。前一风格的禁忌便是后一风格的法则,前一风格的法则便是后一风格的禁忌。

    文艺复兴艺术是优美的、向上的、积极的、健康的、对称的、和谐的、构图稳定的;而巴洛克风格是怪诞、奇异、丑陋、粗糙的、倒退的、衰颓的、浮夸的、不对称的、不和谐的、构图紧张、亢奋、骚动不安的。

    巴洛克与洛可可粗看来是一致的,都是“螺旋的贝壳”的意思,都反对对称和稳定的构图,都善用蜷曲的线条和繁复的装饰,内容上都主张颓废、自由和放纵。但巴洛克仿佛男性的雄健,它宏大庄重,甚至使人感到压抑;它光辉崇高,甚至使人敬畏。洛可可仿佛女性的柔媚,它轻松华丽,甚至轻浮;它安逸奢侈,甚至艳情。

    新古典主义又与洛可可不同,洛可可追求世俗艳情、华丽浅薄,追求华丽与繁复,注重表现情感,表现个人享乐第一;追求崇高理想与道德,追求简单与质朴,注重表现理性,表现国家利益至上。

    艺术风格为什么会向反面转化呢?主要原因有:

    (一)、艺术风格向反面转化是由社会生活的发展所决定的。

    社会生活的发展不是笔直的:繁荣与衰落、进步与倒退,是相互转化的,因而,艺术风格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化。繁荣期、进步期的艺术风格与衰落期、倒退期的艺术风格是相反的、对立的。繁荣期、进步期的艺术法则是衰落期、倒退期的艺术禁忌,繁荣期、进步期的艺术禁忌是衰落期、倒退期的艺术法则。

    一般说来,繁荣期、进步期的艺术风格在内容上注重表现共性和崇高的理想;在形式上注重对称、和谐、稳定与典雅。社会衰落期、倒退期的艺术风格在内容上注重表现个性、世俗的享乐或悲观;在形式上追求不对称、不和谐、不稳定与不典雅。

    (二)、艺术风格向反面转化是由审美观念的变化所决定的。

        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动的。审美观念总是求新、求变、求异,向反面转化,一个时代的美,就是下一个时代的丑。

    (三)、艺术风格向反面转化是由艺术的创新所决定的。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所谓创新,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创造对立的艺术风格

    二、否定之否定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否定之否定是自然、社会与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否定之否定是由黑格尔提出的。他认为,世界是由绝对理念决定的,绝对理念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绝对理念的运动、变化、发展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这就决定了整个世界的运动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规律。

    艺术发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的发展过程。

    象征型是艺术发展的第一阶段。此时理念找不到适合的感性形象表现自己,于是就用抽象模糊的符号来象征理念。如埃及金字塔、印度的巨大神塔等,它的特点是巨大的物质因素压倒了精神因素,形式不能明确地表现内容,所以,象征型艺术都有暧昧与神秘的性质。总之,象征型艺术出现了物质与精神、形式与内容的不和谐。

    艺术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古典型艺术。它克服了象征型艺术的缺陷:形象的不完善与意义的抽象性。典型的如希腊雕刻。古典型艺术的最大特点是物质与精神、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艺术发展的第三阶段是浪漫型艺术。黑格尔不仅指18世纪末的浪漫主义艺术,而是泛指从中世纪到19世纪初各种艺术的总和。典型的如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这种艺术的最大特点是精神的充分表现。在浪漫型艺术中精神压倒了物质,精神与物质、内容与形式再次出现了不和谐。

    在黑格尔看来,,艺术发展的整个过程就是物质因素逐渐下降,精神因素逐渐上升的过程,就是“物质与精神失调—物质与精神一致—物质与精神失调”的过程。

    黑格尔的功绩在于他把艺术“描述为一个过程,即把他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样艺术史就是遵循着客观规律的历史。

    但他没有完成自己提出的历史任务,科学的阐明艺术发展的规律。

    他把艺术发展的原因归于绝对理念,就带来了问题:

    首先,否定之否定规律本来是客观规律,但在黑格尔看来,它仅仅是精神运动的规律。

    其次,黑格尔把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艺术发展过程简单地、刻板地归纳为象征型、古典型与浪漫型三种。

    最后,艺术的辩证发展过程是无限的过程,但黑格尔认为浪漫型艺术是艺术发展的高峰,当浪漫型艺术被否定之后,艺术发展的辩证过程被终结了。

    艺术让位给哲学,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辩证法是不彻底的。

    我们认为,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艺术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绝不仅仅限于“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一种形式。艺术发展是由无限多的阶段构成的,任何三个阶段,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如“埃及艺术(知道的)—传统艺术(看到的)—现代派艺术(知道的)”,“古希腊的艺术(表现人)—中世纪的艺术(表现神)—文艺复兴的艺术(表现人)”。

    整个人类的艺术发展也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淳朴天真的原始艺术—求真写实精雕细刻的传统艺术—西方现代派艺术。

    克莱夫·贝尔说:“原始艺术是好的……原始艺术看不到精确的再现,而只能看到有意味的形式;所以原始艺术使我们感动至深,是任何别的艺术所不能与之媲美的。”

    列斐伏尔说:“消失了的时代的社会结构对于我们已经没有实际的意义了,但它的艺术仍然有一种无法替代的价值。”

    现代派艺术认为原始艺术的价值就在于:

    首先,原始艺术稚拙简朴的形式。几千年的艺术发展使精雕细刻的艺术形式愈加繁复,现代人产生了对立的审美心理。

    其次,原始艺术丰富大胆的想象。艺术愈是精雕细刻,幻想与想象的成分便愈贫乏。

    再次,原始艺术单纯直率的内心表露。艺术愈发展便有愈多的理性说教。

    最后,原始艺术的混沌性。现代派艺术也否认艺术与非艺术的原则界限,艺术家与非艺术家的本质区别。原始艺术的许多特征都被现代派继承:稚拙、天真、简洁、装饰性、平面性、野性的力量、神秘的内涵、大胆的想象以及它的混沌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发展论(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eb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