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临近了,但是我们对于"放假"这两个字有了一种不真实感:因为疫情的影响,全国人民都集体放了一个超长"寒假",这就导致了好像今年放假放太多了一样。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疫情隔离时期是最佳的充电时间。很多人看了好几本书、入门了一种语言、学习了更多知识,但是要问"疫情期间你最快学会了什么?"可能多数人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学会了做饭。
根据小骏的估计,可能七成以上的年轻人在隔离期间学会了至少一道菜。没办法,饭店不开门、外卖大萧条,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更别提还有很多明星也开始自己"掌勺",带动了居家烹饪的风气,比如何炅老师的麻辣烫和双皮奶等等。但是做饭做菜就要面临一个大问题:买菜。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端午小长假想要展示下自己厨艺,第一道关卡就是去超市挑选食材。该如何挑选出新鲜又安全的食材呢?这其中还是有些小窍门的。
其实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几年我们国家大力整顿食品安全问题,现在已经很少出现重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了。再加上我们一般都去大型商超、生鲜超市购买食材,这些营业场所安全检查更加严格,所以安全问题基本可以保证,同时也可以确保购买的食材相对新鲜。但是食材是否是最新鲜、最优质的,就要考验我们自己的眼力了。而餐桌上食材的分类跑不出"肉菜水蛋粮"这五类,粮食和禽蛋普遍都有包装、有保质期,只要看好后购买就行;但是购买肉类、蔬菜和水产品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核心科技"了。
首先是"硬菜"的保证——肉类。我们经常食用的就有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不同肉类,即使是猪肉也分为里脊、五花、排骨、肘子等等不同部位,每一种肉都有独特的分辨方式和挑选手法,十分复杂。但是在这其中也有三点共同之处:色泽、气味和手感。新鲜的肉类都有着明亮鲜艳的光泽,无论是红肉、白肉还是脂肪,色泽暗淡的都是不新鲜的肉类;新鲜的肉类没有很大的异味,只有淡淡的肉腥味,如果闻着已经发臭,千万不要购买;如果按压一块新鲜的肉,我们会感觉到有一定弹性和韧性,但是感觉到软烂、粘手就代表肉已经变质了。
要说到挑菜,这可比挑选肉类难度大得多,因为蔬菜的分类要比肉类多很多,起码肉类长得都差不多,而蔬菜的样子可是千奇百怪。不过不用担心,挑选蔬菜的标准比肉类还要简单,仅仅两条而已。其实无论是叶菜、根块、果实等不同类型蔬菜,都可以通过"饱满度"和"健康度"两条标准挑选。所谓饱满度就是蔬菜的失水状况,新鲜的蔬菜水分充足,所以看起来更加饱满,也更加新鲜;而健康度则要观察蔬菜表面有没有明显的虫蛀、伤疤、腐烂的部位,一旦出现,统统不要买!这样我们就能买到最新鲜的蔬菜了。
对于大厨或者是自身的烹饪爱好者来说,水产品是最难以挑选的食材了。无论是鱼、虾、蟹还是螺、贝、生蚝等等其他水产,想要挑选出品质最好的产品,着实要下一番苦工去学习。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入门级"选手来说,挑选出新鲜的水产只需要一个词即可:"生猛"。一直以来就有"生猛海鲜"的说法,其实就已经告诉我们如何挑选水产品,只要是活的、而且有活力且比较健康,都是最新鲜的水产。当然这个标准只适用于河鲜、湖鲜,或者是沿海城市的海鲜。在内陆的超市中,海鲜一般是冻货,其实也比较新鲜,可以放心挑选。
所谓"鱼腥腥一锅",不好的食材真的会破坏一整道菜的味道与口感。想要避免这个问题,学会一些简单的食材挑选方法是绝对有必要的。端午假期的大餐,可千万别让不新鲜的食材拖了后腿,一定要为亲朋好友们展示自己百分之两百的厨艺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