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你一个问题:大人和孩子,谁比谁聪明?你会作何回答?
疫情期间,神兽被困家中,各种招式折腾,家长是无以躲避的。这不,某一天被她强迫着做了“三陪”:陪她吃陪她学习,还要陪她下飞行棋。
说起玩飞行棋,我可是有一段“辉煌”的历史的:曾经和几位好朋友每日相约在电脑前玩飞行棋,一玩就是半天,战绩也是可圈可点。
所以,平时我都是不屑于和我家女儿玩飞行棋的,总是把她支使到爸爸那里。这次是躲不过了,只好边听音频边跟小朋友玩飞行棋。
按照跟爸爸玩棋时候的惯例,她在开始前对我进行了简单的规则“培训”,甚至是一些获胜的“秘籍”都说了。我的心里窃喜:小样,还来指导我,一会儿看你哭。(捂嘴偷笑中)
下棋开始,掷到六点出来一棋,这个动作我和小朋友完全采用了相反的选择:她只要有一个棋子出来了,哪怕后面还是六点,也会一门心思往前跑,不考虑会不会中途被踢,直到进入安全区域才考虑第二枚棋子。
而我的想法是要跑的同时对对方进行围追堵截,所以,我会选择如果掷到更多的六就把棋子先移出来待命,等着找到机会踢对方的棋子。
两种不一样的策略,结果也会完全不同,小朋友是单枪匹马一往无前的冲,而我是思前想后,既要考虑怎么走前面的,又要看后面的能不能找到踢对方的机会,想法很好,但是却被踢了好几次。
结局很出乎我的意料,小朋友四枚棋子来到终点,而我的只有一枚棋子到达,两枚在路上,一枚被踢回大本营。所以,结果是我输了。
说实话我看到这个结果是有些惊讶的,究竟孩子能赢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
作为一名线上的心理学工作者,需要的知识储备很多,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资源不够,所以,最近在尝试拓宽知识网络,在朋友的分享中,我如饥似渴般投入各个平台各个优秀人士的大课中,加上要在家带娃学习上课,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了,精力分配也跟不上了,最终的学习效率也打折扣了,每天感觉很忙,却没有什么收获。
本来是有些无法理解,一位朋友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她说我的时间被陪孩子学习的时间占了。又回想到了跟孩子下棋的事情,我慢慢明白过来,两件事情有一个共同点:我把自己的注意力给分散开了,看似可以兼顾,实则哪一边都没有顾好,反倒影响了最终的结果。
我想到了武志红分享课里的一句话:放松而专注地去做事情。犹如一语惊醒梦中人。
小孩子很单纯,想法也很简单,但是,经过下棋一事,也让我看到纯粹背后的智慧,有的时候我们的“聪明”也许真的不如孩子真正的聪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