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人面子比这里的人面子掉落得早些。
这里小区路边种了许多人面子树。小树林的篮球场旁也有。这种树挺拔清秀,细小浓密的叶子常年青绿,看着清爽怡人。
之前我不认识这种树。去年姑姑寄给我一罐家乡的特产“猫喵甘”,我才认识它。我发了朋友圈晒图。有邻居认出这种果子叫人面子,说我们小区楼下好多,我才留意起来。
我成长的小村庄里没有这种树。姑姑嫁到城里。不知她去哪里采的果子,也不知她是怎么会腌制的。
小区里一棵树上挂着牌子写有人面子的学名,地上掉着黄色的果子我就认出来。我还能看到里面的果核是怎么样子的。
家乡话音叫“猫喵甘”,小时候沿村叫卖的艾伯车后架的筐子里有卖。村边路口的小卖部也有。泡在一个大大的玻璃罐里。草绿色的果子圆圆的。艾伯卖的好像没有泡在水里,沥干水了装在袋里湿润的。小时候吃得很多。小时候也只有这些零食。村口的小卖部买两毛钱或一毛钱就有好多颗。递过钱,看人把那盖子打开,嘴里就泛起口水。人拿着一双筷子从罐里一个个夹出来,果子被包在一张折成三角形的纸袋里,我们一边走一边吃。后来我们从广州回去城里,照例吃了炒河粉,逛到路边的小店看到“猫喵甘”也会买。
以前没有罐装,现在城里一瓶瓶罐装的方便携带保存。可是罐装的再也吃不出童年的味道。我弟弟也爱吃,回老家会买一两罐带上广州吃很久。
猫喵甘,我们看泡在罐子里的果子,叫着老家才有的这个名字,把一颗湿润的果子放入嘴,咬一口粗糙的外皮,粗糙的皮里是一层细腻软绵的果肉,那层果肉包裹着果核。口感棉柔,口舌回甘,酸中带甜。中间的果核因为经过浸泡发软,可以咬烂,果核像人面一样有两个眼睛,果核也回甘。
我看着小区里树下到处掉的人面子。我想叫姑姑教我怎么做,又怕麻烦。三番四次看着,终于这天我把树和地上的果子拍照给姑姑看。叫她教我做来吃。她却说我是不是认错了,她说这时节“猫喵甘”早过时了。我说这里树上结的是绿色的,掉在地上黄色的,好多,好可惜。她又问我拍的是不是胭脂子树。我说不会错,胭脂子树我认识。
姑姑说到胭脂子,我就又想起胭脂子,只吃过那么一次,却有清晰的记忆。那是非常久远的事了。那时我还很小,在上小学的那个大村庄,杨姓的村庄,在村庄的尽头,是些低矮的瓦房,在一个房屋后面,有一棵高耸巨大的胭脂子树。我后来没有见到哪棵树比它高大,我站在树下仰望。我和同伴在树下捡起一个个胭脂子,地上掉得满地都是。我们咬开一个又一个,还用竹竿去打树上的果子。树太高了。胭脂子酸甜可口。那时我从未吃过。后来再也没有吃过。却记得那果肉溢着红色的汁液。记得那名字很美。红色的果汁染红了嘴。
现在我叔叔们和弟弟建的房子门前也种了胭脂子树。似乎是那段时间流行种这种树于是大家都种。老家这种树很少。
这天我站在树林下,面前是杂草丛生的树,想到家乡茂密的山林,林里没有路,密集的荆棘蒺藜里要用柴刀开砍,不像这里。突然草木传来一种芬芳,瞬间我闻到那是家乡燕子饼的味道。一种我很久很久没有吃到的美食。心心念念的家乡特产。还有盖着一层沾满油光的纱布在那种芬香上。我一直想叫姑姑帮我买燕子饼,可是寄上来变了味道。就让它在记忆里一直诱引我。对这种美食我不能描绘更多,只能到我们老家去,只有家乡那个小地方才有,型状大概是像燕子,有一个腹部,有两个剪刀小尾巴,腹部上面堆着像生菜包里炒花生的馅,花生馅上面点缀一小瓣新鲜蛋黄。饼是软绵的糯米做的,软绵的一个个,轻轻拿起,握在手心里,香味扑鼻。燕子饼外皮包着一层软绵的叶子可以吃的。它的香味是那叶子的香味和花生馅的香味混着,是独特的香味。以前回家乡我每次去城里买很多吃。可是因为是糯米做的不能多吃,两三个就很饱了。小时候村里偶尔有人挑着这种燕子饼装在竹筐里沿村叫卖。后来只有城里才买到。也许再过一些年,城里也没有了,那种久远的传统食品终会失传。三年前我回老家那次,在姑姑家附近,我看到路边有人在卖。当时一直回头看,想回头再买,后来回头找不到那卖燕子饼的人,旁边的人说卖光了。只有那个人有卖,只有那个时间要早早来买。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84706/5df930523a8c5f3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84706/061b708ddc64a44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84706/ce5fc9f8f6ca066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1084706/8e0d6d44982cae2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