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恋旧的人,很多没用的小物件能留十几年,要不是老屋拆迁要搬家,很多初中高中的东西我至今可能都还保存着。
断舍离一度对我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事,那些我花了钱买的服装鞋帽,花了情感的笔记本和书,儿时同学送的礼物,怎么能说扔就扔呢?
断舍离个物件儿,都这么难,断舍离一段关系,就更难了。
亲属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咨询关系,同学关系,客户关系...
不管是什么关系,都是付出过真心和真感情的,有付出就有期待,有开始就有不舍。
总认为自己空间还够用,即使在这段关系里什么也没得到,没有发生过任何碰撞,亦或是翻了脸的,有矛盾的,消耗过人情和信任的,即便这样,我都还想保留着。
以前有一个我特讨厌的人,大家后来都没有什么联系了,以后也不会有联系,可我还保留她的微信。
有很多压根就不再参与也不再看的群,舍不得退出,我在想什么,或期待什么呢?可能是怕失去价值吧。
关注没有关系的人或事,是一种能量消耗,哪怕只是占用一个空间,一个位置,也是一种无形的消耗。
就像你买了一个停车位,但不停车一样,钱是要花的。
当一个人持续的像外界散发能量信号,渴望得到回应却始终无法得到相应的讯号,那么,她是有些辛苦的,散发信号,需要消耗能量。
有时候还不如花钱消费,花钱还能买到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回报。
任何觉察和改变,都需要一个触发点。
这个触发点是后来跟王虹老师团队合作过程中找到的。
俗话说“启发,即是一切。“
咨询本身,或者跟咨询师建立的链接中,由启发引发的改变,是最常见的,内生动力最足,也是最持久的。
在后来的觉察中发现,在一段美好的关系中,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是你自己。
活好你自己,照顾好你自己,包括自己的身体、情绪、意愿。
不勉强自己,也不依赖别人。
彼此间像独立、高速旋转的陀螺,时而相互靠近,时而相互远离,各自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频率。
再后来,我在清理手机内存发现了关系的另一种存在形式。
安卓手机里经常使用的APP,用得久,就特别占内存,定期需要卸载重装。
我想在关系里,这个逻辑也适用。
不定期的通过一些仪式感,结束一段关系,然后重新下载,重新建立一种新的关系。
昨晚跟亚丽老师的沟通中,我又听到了类似的观点。
结束一段旧的关系,建立一段新的关系,背后的人可能并没有变,只是一段老故事要结束,一段新故事要开始。
上午从要丢进回收箱的旧衣服袋子里找出两件手感舒服的衣服,准别裁剪四片来缝个靠背套,家里的靠背套刚好破了。
你看,这算不算也是一种关系的重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