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在八八班讲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学习内容是记叙文专项训练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主要有三点概括、赏析、人物形象分析。
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提前完成课内阅读的四个小题,并阅读另外两篇课外阅读。上课之初,我花费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提问检测了课内阅读习题,并简要说了三种题型的答题方法。
上课之前,陈主任已经提醒我可以将课内阅读的三种题型作为导入,导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时间控制在五到六分钟。但实际的课堂情况是我花费了11分钟的时间完成了导入环节,其中不必要的浪费体现在对于文章的内容讲解过多,略显冗杂。
课堂的第二个环节是自主学习,我分配了十分钟时间让同学们完成两篇课外阅读的概括题,赏析题,以及人物形象分析。在这个环节,我通过课堂巡视发现大部分同学其实并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十分钟的时间即将截止,很多同学还停留在第二篇课外阅读的阅读阶段,所以完成习题的时间并不充足,这样的情形造成了在后面交流研讨环节中,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度较低。
交流研讨结束了,我发现同学们第二篇课外阅读的概括题做的并不好,于是我出示了白板答案,引导同学们通过文章定位,概括了这道题的答案,并补充了插叙的作用。最后讲解完这些习题,又给同学们总结了三种题型的答题角度和答题格式。
虽然这节课表面上看似完成了教学目标,同学们的表现也较为专注,但是下课之后我的心情却十分的沉重。
最大的体会在于我觉得这节课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与学生互动较少,缺少学生的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显得十分沉闷,缺少生机。
我反思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第一是我自身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技巧不足的问题,比如我在讲授环节开始之初,从交流研讨到教师讲授中间的那个切入点,我选择的是同学们没有找出来的一个概括题。那么在这个环节,我的处理方式是教师出示白板答案,引导学生概括内容。那么课下经过反思,我发现其实当时有一种更好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们针对这道概括题,再思考,再讨论,然后再回答。这种方式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第二是学生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导致他们对于课堂内容感觉生疏,同样也无法深入思考,提出疑惑。
这是一节并不成功的公开课,如果换作我是学生,我可能也不会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因为我学习的兴趣并没有被激发出来,所以我不会乐意投身其中。
以前我以为一节课把该讲的知识讲给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就可以了。但是经过今天这节公开课,我才发现其实我自己都不喜欢这样满堂灌的语文课,而是喜欢那种更加轻松、自由、活泼、有生命力的语文课。我也更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语文课上体会到收获知识所带来的那种快乐。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多学习,多实践,丰富自己的教学技巧、授课形式,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体会收获的喜悦。
一个小插曲:
这节课下课后,最前排的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你这节课真的讲的很沉闷,我听得都想瞌睡了。我说,都是老师的没做好,没能激发你们学习的兴趣,使整个课堂显得沉闷了,今天老师也讲的太多了。
然后她又问我:老师,你是不是每天都花费很多时间备课?我笑着说你怎么知道呢?她说,不然你怎么给我们上课,怎么给我们讲这么多知识?我说那老师没有好好备课的时候,你能不能看出来?她笑笑说不能。看着孩子单纯的笑脸,我也笑了。
下课后还有几个同学问我说:老师,我今天是不是听得很认真?我说是啊,老师看到你很认真在听讲!其实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是心虚的。因为我感觉今天八班的孩子们都很努力在听课,但是我却没能使他们更好地参与这堂课,没能在快乐中学习,所以心里也十分内疚。
看到我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也在心里默默地鼓励自己,一定要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一定要让我们彼此都变得更好。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继续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