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四重奏”

作者: 碾河闲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23:09 被阅读5次
    青春“四重奏”

    当青春已逝,一切关于青春的故事便只能去记忆中寻觅;所幸记忆犹存,于是一切的故事便有了藏身之地。只需轻轻扣开那扇记忆之门,曾经的故事便徐徐呈现。也许它没有曲折动人的情节,也许它只是些碎片,但却是真实的温暖的过往。

    我是穿着姐姐的旧衣服走进崭新的高中生活的,对于70年代的老二来说这是宿命,好在姐姐的审美观还不赖,她的旧衣服也就成了我热切的期待;只是三十年的时间模糊了我对衣服的颜色、样式的记忆,只是觉得旧旧的,偏于暗色,但我却记住了别人的穿着。高中是镇办高中,同学大多是农村来的,她们的穿着与我差不多,可是从县城来的几个女同学,穿着鲜亮整洁,发型别致,犹如一道光投射在灰暗的天空,又如一只只云雀飞过宁静的夜空,她们明媚、活泼、青春洋溢,从此城市成了我羡慕的模样。那个年代的男女还封建着,一般不说话,但是爱情却在无声中滋生蔓延,男孩子们的丘比特之箭一齐射向了那几个城市女孩。一切似乎都在暗中进行,可又怎能逃得过十七、八岁的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少男少女们的火眼金睛呢?北风呼啸寒风凛冽,那个谁谁躲在厕所里看情书,拿信纸的手只发抖,那嘴却咧开了花。一传二、二传三,然后就有三五个女孩子结队上厕所以印证事实的真假;那个谁谁同时被几个男孩子追求,只要轮到她值日,总有人站在井台边帮她打水送水。如果宿舍谁不想打水了就央求她去:帮忙嘛,帮人亦帮己!那个女孩子半推半就满脸腓红地打水去了……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估计羡慕的人多着呢,暗生情愫的人也多着呢,只是有的说出了口,有的始终埋在心里,随着岁月的流逝都沉淀到了记忆的最深处。

    上高中是1987年的事,那时的生活条件已经好多了,不再吃窝窝头,也不用交现成粮食,只要交钱就可以在学校的学生食堂吃一日三餐,其实也别无选择,全校就这一个吃饭的地儿。食堂的饭最大特点是难吃、没营养。早饭一般是小米稀竹,有一点土豆或萝卜菜,还差强人意,不管那小米有多陈旧,哪怕发白,终归能吃出小米味。而中饭晚饭在我的印象中就是纯粹的白饭了,不是白米饭,而是白白的压面条,或干面或汤面,没有菜没有油,由于浸泡时间过长,它总是肿胀着躺在锅里,然后再被掌勺师傅盛到碗里,白白的、有气无力的,就像某种软体动物……刚开始的时候无论男女生都还能吃掉一大搪瓷碗,可半年过后,就难以下咽了,直到现在我都不吃那机器压的面条。那时正流行迟志强唱的歌:“手里呀捧着窝窝头,菜里没有一滴油,监狱里的生活是多么痛苦呀……”我们的生活还不如人家监狱里呢,人家好歹有菜,我们可是饭里没有一根菜、没有一滴油,连一滴酱油也没有。周一周二还好过些,有家里带的干粮,贴补些也能将就过去,到了周四周五干粮吃完了,周日回去补充到肚子里的油水也被刮完了,因此最后两天的日子特别难过;饿到极致也挨到了周日,回家又下狠劲吃,这样饱一天饿两天的生活让好多同学都得了胃病。日复一日,忍无可忍,有一天生活委员振臂一呼,十几个男生呼拉拉涌向学校办公室要求校方改善伙食,等女生们赶到时,问题几近解决,校方最终答应了同学们的请求。至于后来伙食改善没有,我真是记不大清了,只是知道这次男生们的果敢行动为他们加分不少,似乎有了英雄般的光环,让小女生们啧啧称赞了许久。

    我们住的地方叫宅房,大概是除了教室之外可以长久宅着的地方吧,其实更像窄房。宅房是一个三间大瓦房,房间里有南北对着的两盘大通铺,中间是一条窄窄的过道,除此外别无所有,极其简陋,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最为恰切。那时上学每个人都要带席子、褥子、被子及箱子,那箱子还没地儿放,只能放在每个人的脚底,也不知那些高个同学是如何将就三年的。至于睡觉的地方,谁开学去了占住哪块地方就是哪块,一般三年不动;只是报道早的一般占据中间的位置,报道迟的就只剩门口那些地方了。我们宅房有二、三十人之众,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也就尺把来宽的地方。夏天还好说,凑乎凑乎就过去了,好在那时的夏天不太热。可是冬天就难过了,那尺把地方根本不够用,每个人裹着被子就像一粒粒胶囊一样紧紧靠在一起,谁想翻个身都困难;如果谁晚上起夜,再回来准发现自己的地盘已经被左邻右舍占去,不费九牛二虎之力是很难再挤进去的。那时的冬天异常寒冷,冻手冻脚是常有的事,晚上睡觉即使密实实挤着,仍然冷得牙齿打颤难以入睡。原本宅房刚进门那盘着一火炉,可那火三天两头都是灭的(好多人不会生煤火),宅房阴冷阴冷,实在冷得受不住了,就与相邻的舍友钻一个被窝,盖一床被搭一床被,有的睡在一头,有的通腿睡,就这样度过了三个寒冷的冬天。

    那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不管几里还是几十里,同学们骑着车子来来去去,尤其羡慕男同学,常常几个人勾肩搭背并排骑;可我却需要父亲每周骑着自行车接送,一百多斤的体重三十几里的道路,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于是就下决心学骑车。其实在初中就学过一阵,没学成。那时的自行车都是二八式大车,自己个低腿短不是搭不上去就是上去下不来,把陪我学车的父亲累得够呛,后来只好无可奈何地放弃了,初中便硬生生走了三年的路。可高中离家更远了,走路显然不合适,那时又没有几辆客车,又不好意思让父亲一直接送。哪怎么办?先把车弄到学校,不学会不回去,大有破釜沉舟之气势。于是在一个星期天,我约了三个要好的同学骑车回家,返校时顺便把我家的飞鸽车骑到了学校。接下来就利用课余时间学。我算是学车中较笨的人了,别人都是从学蹬圪拉开始的,我却怎么也弯不进腿。那就先学跨吧,就是一只脚踩着脚蹬一只脚悬空,身子紧贴在车子的一侧,可我总是掌握不好平衡,走不几步,车就转圈摔倒。她们又让我先坐在车座上,然后两个同学一左一右扶着后座,我负责脚蹬与掌握方向;不知什么时候同学就放开了手,我也就学会了骑车,但是当她们在后面鼓掌呼喊告诉我的时候,我一紧张就一头栽到了路边的地里,车子摔在路边。下定决心做事,这事也就没多难了,我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学会了。不过第一次单独骑车回家几乎是推回去的,只要看见迎面过来一辆车或一个人,就远远的下车推着,等车或人过了再骑,也幸亏以前的车少人少,如果现在,那干脆得一路好走。刚开始骑车时经常摔跤,摔得伤痕累累。别人在自行车即将倒地时都会用两条腿撑着,我却一直学不会,腿短个低绝不是理由。后来骑的多了,也有了保护自己的绝招,如果车子快倒了恰巧前面又有树木或电线杆之类,我就奋力蹬上几脚,先抱住树或杆子保证自己不倒,至于车子任由它摔去。有的时候实在没有这些可抱之物,在即将摔倒时我就双手一放车把,自己先跳出去,让车子自己摔倒吧……骑车就一实践活,摔的多了也就行了,没过多长时间就与同学们一块骑车出去玩。那时没有课补没有课辅没有成堆的卷子,我们尽情地玩,或是课后去赶会,或是星期天去同学家,三年时间,足迹遍布了大半个北高平。

    ……

    然而,青春又何止于这三年,青春又何止于这“四重奏”,还有因上课捣乱而挨的老师的“揍”,还有初涉社会的处处碰壁,还有努力学习奋力拼搏……这“四重奏”只是丰富多彩的青春的一页,其余的让我用余生慢慢地回味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春“四重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yy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