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在十多年前,听到有人对双十一的称呼是光棍节,四个“1”看起来倒也贴切,而每当收到这个节日的“祝福”,多少有些尴尬加别扭,但这种情况在大约十年前就结束了,因为双十一从那时候起,就从光棍节这个传统节日摇身一变,成了家喻户晓,全国统一的购物狂欢节。
刚开始几年,我对网购什么的倒是不感冒,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能在网上买什么,直到后来,物流发达了,街上到处可见物流车,那三通一达物流公司在本地设置了办公地点,这时候网购成了的新时尚,我也顺应潮流,尝试了一番。
某年双十一前后,打开网页广告弹窗和新闻内容都在显示,今天是个不平凡的日子。鼠标随便点几下,就到了淘宝天猫。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双十一购物节,顿时感觉是不是out了,明明是光棍节嘛,怎么成了购物节。
我还没来得及惊讶,就被广告内容吸引了,网站里的商品看起来确实便宜,我本打算更换新手机,翻看了半天,越看越满意,最终决定尝试网购手机,至少比本地那些实体店里价格实惠,且品种多样。
奈何当时可不知道要怎么操作,只好向别人借了一张能网购的银行卡,自己充值一定数额的钱下单,在电脑前捣鼓了两三个小时,确认无误后,提交订单。然后每天紧盯物流,三天后,货到了,基本满意。
那以后,我对双十一的概念,就彻底从光棍节变成了购物节,也成了一名网购者。会和很多购物狂那样,参与各种抢红包活动,在双十一前后去买些想买的东西,那劲头不亚于小孩子过年。
那几年网上也在用数据展示双十一的“战况”,动不动就是几分钟破百亿销售额,一天下来,几千亿销售额不在话下。我们这些参与者虽然就是看热闹,但毕竟自己参与了,这些被堆得越来越高的数据,也有自己的贡献,当然会感到自豪的。另外,当更多人都参与进来,也就意味着,自己参与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面对如此数据,似乎每个人都是高兴的,除了顾客买到了心怡的产品外,商家赚到了钱,专家学者们更会以此来说明我们经济活力十足,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一切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正当大家觉得,双十一活动还会继续往更好的地方发展时,这些却在大多数人的翘首企盼中,开始走下坡路了。本以为这才刚开始的起点很高,后面势必会更好才对。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大家以为的起点,尽然已经是巅峰,而接下来就开始下降了。
这一点似乎和我的节奏是一样的,那年,我突然购物的欲望大减,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买了,也不必为了过这个购物节而刻意去买东西吧,也就决定不过节。而和我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比我看得更深,双十一的便宜和优惠,很多都是前段时间加价,如今再打折,算起来也没便宜,都是套路,他们也选择不购物,这样的人更多,销售情况自然就会下降。而且一旦下降的趋势形成,想扭转不容易。
终于,当今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到来时,网上的宣传冷淡了很多,甚至很多人都没留意到这个日子,这几天应该会因为货多而延迟发货的情况几乎不存在了。终于,狂欢了大概十年,算是消停了。有起步,有发展,有高潮,有衰落,它终究也没逃脱那抛物线似的命运。
冷冷清清的双十一,恰逢周末,倒是可以好好休息,这些都和这个节日无关。我在想,商家的运作,将从前那个有趣的光棍节改成了购物节,那么当这个购物节可能消失的时候,有没有这一天重回光棍节属性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