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识人“五法”

识人“五法”

作者: 红茶506 | 来源:发表于2020-06-14 22:40 被阅读0次

李克,也叫李悝,战国初期在魏文侯的魏国任职。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魏文侯把魏国一度提升到战国七雄初期的佼佼者,关键就是魏文侯摈弃以血统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而是任人唯贤,笼络来了很多的人才,如田子方、段木,以及吴起、乐羊,也包括李克这个人。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为了树立魏文侯这个合格君王,从各个角度来说明他如何礼贤下士,不拘一格收罗各种人才,还把他们安置到合适的位置上,让魏国国力大增,群雄都不敢小视。

其中有一段讲到魏文侯为了选拔宰相,在魏成和翟璜二人之间犹豫不决,于是就去问李克。

李克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魏文侯一看李克摆上了普,就说——先生,别在推脱了!作为儒家文化的李克,一看君王都降尊求教,也就说出了一个选人五法——没有直接说,也是害怕得罪人。

另外,也给魏文侯一个台阶——这都是君王您英明,早就有了判断,只不过是证明一下您的判断而已——这个马屁拍的真是到位。

那李克的识人五法到底是什么呢?

李克说: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贫则视其所不取。

这个“识人五法”,也是司马光刻意推崇的,也是符合儒家“士”标准的,既使现在,也是很有道理的。

居视其所亲——看他的朋友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富视其所与——看他钱花在什么地方,是消享受现在还是投资未来。

达视其所举——看他在高位的时候,会推荐提拔什么样的人,是为了自己进阶,还是为了事业发展。

穷视其所不为——看他穷途末路的时候,是不是守得住做人的底线。

贫视其所不取——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看他是否能屈能伸,不取不该得的钱。

这与孟子说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几乎一个路数——占据道德制高点。

相关文章

  • 识人“五法”

    李克,也叫李悝,战国初期在魏文侯的魏国任职。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魏文侯把魏国一度提升到战国七雄初期的佼佼者,关键...

  • 李悝「识人五法」

    战国时期的李悝提出了“识人五法”。即: 第一,居视其所亲。 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

  • 识人五法随笔

    历史的价值在于时代洪流的巨变中,不同的情景下的人性的选择,依然为今天的我们在提供参照系。 战国时期的李克提出了“识...

  • 分享识人五法

    战国初魏国丞相向魏文候说识人五法: 1、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 2、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

  • 荐:识人五法

    战国初魏国丞相向魏文候说识人五法:1、居视其所亲: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2、富视其所与: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

  • 李悝识人

    李悝识人五法,放在这个时代也适用的。 魏文侯请教李悝:翟璜和魏成谁可以做丞相。 李悝说出了识人五法:居视其所亲,富...

  • 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疑;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出自《待人五法》。 原文:行于世,当识人,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

  • 识人法

    可有识人法? 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所以,即动机。由迹观心,由事窥意。所谓居心叵测,动机一般是很...

  • 【选人篇】 “老板识人九法”

    “老板识人九法” 老板观人、识人是一种智慧,严选、慎入、任用、惜才。分享庄子的识人智慧。 庄子识人九法。 远使之而...

  • 识人

    中国人对识人,辩人有很深的理解,古人著有什么识人八法,观人七法,识人术等。说到用人,留人最重要的是要识人。民间谚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识人“五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cq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