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是一个很害怕冲突的人,希望大家都是有一样的想法,行动步调一致。如果遇到开会或者家人意见不一致,我的内心是惶恐不安的,莫名害怕。所以在团队或者家里我都是那个保持中立团结的那个人,生怕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在我的信念里,就是有不同意见就是要争吵的架势,为了彼此和谐相处还是要意见一致,这个恐惧源自小时候父母因为意见不一致就开始大吵,他们吵架时我觉得两个人讲得都有道理,不知道向着谁,看到他们分歧大吵架很厉害,我的脑子都是懵的,妈妈就开始哭诉爸爸多么不好,从结婚前说到当下的很多事情,一桩桩的讲给我听,听妈妈讲我觉得爸爸有做的不对的对方,但是事后爸爸跟我讲的,又跟妈妈讲的有出入,我觉得爸爸讲的也有道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内心是无力的,感觉家里给我的温暖很少,就想逃离这个家。所以潜意识里我不由自主的选择了远嫁,以此来逃避这些问题。
我结婚后,我抱着的信念是一家人尽量不要争吵,要和平相处。可是结婚前几年我跟爱人吵架的架势跟我妈的样子一摸一样。有时候在想为什么自己变成了以前最不喜欢的样子了?可是每次不由自主的就开始吵架了。
学习这几年我慢慢开始看到原生家庭的互动模式对我的影响,我也开始从原来的圈子里跳出来看自己,我可以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我尽量避免争吵,可是我又陷入另外一个极端,不吵架保持和谐。这就导致我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当别人跟我意见不一致,我就接受爱人建议,默默的把自己感受和意见忽略了。平时状态好的时候,风平浪静一片大好和谐。可是当我心情不好,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我就开始爆发了。积压在心里的不满全部说出来,我觉得自己好委屈,为了家里和谐,讨好婆婆、他家姐姐等亲戚,也会讨好周围人。
最近听了一位老师讲课说,沟通就是为了增进彼此的了解,我们了解别人,别人了解我们,是相互交换信息,让彼此信念价值观重合的部分多一些,这样行动步调就同频一些。
一、坦然面对矛盾。我们要坦然的面对矛盾冲突,不要觉得有矛盾就是不好的,破除一团和气的信念。不用必须证明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而是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
二、相信对方、相信关系。相信彼此都是发心都是正向的,为了家庭或者事情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时就放下之前吵架会伤害感情的信念。人本来就是活在冲突里,通过交流不断的磨合。沟通是彼此信息的交换,是试探对方边界的一个方式。
三、有能力表达自己。很多的争吵就是因为有误解,误解源自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导致彼此有了评判。我们需要在事件里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需要、期待、渴望,对方了解到我们的情况时再给予我们回应,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这样的想法。当然我们的请求要把握边界,不能变成高高在上的要求了。
四、学会替对方表达。如果对方一些事情不愿意表达,可以帮助对方观察他的感受、情绪等,询问对方是不是有什么样的情绪。而不是直接说对方的情绪是什么样的,让对方很尴尬。
我想在以后得生活中,我要破除冲突是不好的这个信念,在遇到意见分歧时多表达自己,跟对方沟通,彼此增进了解。日常中我们沟通会解决问题,但是不是所有的沟通就是解决问题。因为那样的话我们就会变得跟机器人一样,有问题才会讲话,平时不沟通还是有点奇怪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