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还有多少人,前赴后继地冲向短视频制作那条赛道?
当初,与屯儿一起杀向短视频赛道的人,可是不少。
实话实说,岁数偏大者,居多。
短视频制作,如果只是为了取悦于自己,玩一玩,乐一乐,高兴一下下,这都并没有什么门槛。
可是,要想在各大短视频平台里,争取到收入,那就需要跨越一下平台制定的门槛了。
想在字节跳动旗下的短视频制作平台,分到一勺羹,绕不过的门槛,就是必须要通过“中视频”。
通过中视频,到底难,还是不难?
众口不一。
但说有难度,且“系数”还不低者,偏多。
这也是我交了一点儿“智商税”,报了个“班儿”,来体验一把,已经被人玩坏了的,但据说,暂时还没有被彻底玩掉底儿的“短视频”制作。
认为自己花出去的银子,交的是“智商税”,而不是貌似有点儿高级的“知识付费”的人,我敢肯定,绝对不会只有我一个人。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
如今,人们越来越知道“知识付费”的厉害了。无非就是换了个马甲,行骗人骗钱之实罢了。
踩坑怪不得别人。当然,被生活鞭打得遍体鳞伤的自己,也不能轻易地说责怪,就责怪。
说起并非没有难度的短视频制作,还就是因为它对人的智商,有一定的要求,才愿意花钱找罪受呢。
有些苦中作乐的事情,都是自己找的。
点灯熬油跟键盘较劲,不是在这里,就是在那里。
这是越来越多的人,现实生活中的常态。
于我而言,压力,属于自找的那份乐趣的源泉。
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催我前行的动力。
虽然,少了几分“信步一花一草一席地,徜徉一颦一笑一捡书”的自在,但却给了自己一份,应付背水一战的自信和勇气。
按说,涉足自媒体的时间,不算长,但也真不算短。
如果,没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很难说,自己还能够这么笃定、这么自觉地走到现在。
至少,喘口气儿、歇歇脚儿的时候,一定不会少。
压力与投入挂勾,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从那个说明不了任何“质量问题”,而长相有点怪异的那张脸上就不难发现。
虽然表面上,产品的“质量问题”,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但是,谁在玩儿命地做着哪种努力,却是有目共赌的。
其实,人们也大可不必对面儿上那一串串儿“道具”的品相和质地要求那么高。
又要趁钱、又要有才华,这样的人,上哪儿找去啊?天上都不怎么多,就别说这弹丸之地的小小胡同里了,差一不二的,凑乎着瞧就得。
至于对那个天天想看,又不知道该不该看的大榜,听我一句弱弱的忠告:愿意出点散碎银两的各位客官,就上台“比试、比试”。
当然,您还得有为自己拉票的人脉和心机。
不想“比试”的客官,您就找个舒舒服服的地方,潇潇洒洒地来个“葛优躺”,嘴里随便叨叨叨点儿什么“你大爷的”之类的,给自己排解排解郁闷。
“鄙视”着就完了呗。
哪儿哪儿都是江湖。当撕开那块幕布,你闭上眼睛都会看见,所有大观园里的上演的折子戏,故事情节都大同小异。
再正常不过的是,表面上对资本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一些人,实际上也时常玩一出“川剧变脸”的勾当,时不时地放下身段儿,屈尊在资本大咖的人前文后,巧舌如簧地为金主又贴金又镶边儿的。
能说谁对谁错么?恐怕都不能。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个景观啥时候改过?没有人不信吧。
资本的力量就是强大,它能给各种人以各取所需的动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既然选择了下场参与这场游戏,那么,不管你看得惯,还是看不惯。也不管你习惯,还是不习惯,都不必太大惊小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