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又是一年毕业季 离开时 你记住自己母校的校训了么

又是一年毕业季 离开时 你记住自己母校的校训了么

作者: 水仙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4-12 17:27 被阅读44次

    那天在儿子QQ里,看见四个字:菁莪育才。

    问起他来,知是日本山梨一所公立师范大学的校训。

    “育才”之意,人人皆懂,“菁莪”一词,对很多人来说,却有些生僻。

    它出自《诗经.小雅》《菁菁者莪》一诗中。

    莪(音e),是一种寻常野草,混生于春天麦田中,细叶如针,开黄绿色小花。因其植株抱根丛生,不易分离,很像孩童粘连着父母的情状,所以也被称为“抱娘蒿”。

    在豫西老家地头渠边,随处可见抱娘蒿的身影,我们俗称它为“麦蒿”、“米米蒿”。记得小时候唱过一首童谣:抱娘蒿,结根牢,解不散,如漆胶。

    刚发芽的抱娘蒿,采摘其嫩叶,人畜皆可食用,也可用来做药,有祛痰定喘、强心利尿、通肠润便的功效。古代《救荒本草》、《野菜谱》中都有记载。

    在《诗经》中,《菁莪》是一首堪与《蒹葭》媲美的爱情诗。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它描述了3000多年前,一个美好春日,一位少女在莪蒿茂盛的山坳中,邂逅了性格开朗活泼、举止从容潇洒的男子,二人一见钟情的故事。

    山梨县在日本的富士山旁,是一个被数座高山环抱的内陆省份,地形地貌大约相当于我们的天府四川。

    这里的一所地方大学,能从古老的《诗经》中,选取诗意作为校训秉承,足见《毛诗序》中“乐育材”的正统说法,流传之深远。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所日本大学的校训故事。

    明治9年(1876),美国的克拉克博士,出任北海道大学(当时为札幌农学校)首任校长,这个虔敬的基督徒,为开发北海道做出了艰辛贡献,他在返回美国时,经过札幌附近的岛松,骑在马上,对送别的师生们大声说了一句“少年,要胸怀大志!”。

    从此,这句话成为北海道大学的校训。

    日本科技和教育的发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善于从东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中,吸收汲取有益的精华,兼容传承和学习。

    时至今日,每一所学校,不论是大学、中学,甚至小学,几乎都确立有自己的校训。

    它常常被镌刻在校园的中心位置,它是教育理念和治学精神的浓缩,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历史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犹记2009年秋,我领着升入初中的小儿,到河南省实验中学报道。

    走到西门口处,看到费孝通先生题写的校名,我便顺口给儿子讲解,这个写出《江村经济》等著作的社会学家的故事。

    履行过报道手续,再领着小儿走出校门时,看见那块题写着校名的巨石背面,写着这所注重素质教育的名校校训:脚踏实地、异想天开。

    儿子指着那八个大字说:“妈妈,我喜欢异想天开!”

    我说:“这校训好,不落俗套。不过,想要异想天开,先得脚踏实地,这样,才不会重蹈那个古希腊哲学家的疏忽,他因为仰望头顶的星空,忽略了脚下的土坑,结果摔了跟头,闹出令路人捧腹的笑话来。”

    第二天,儿子到新学校参加开学典礼,中午放学后回来,高兴地对我说:“妈妈,今天班主任表扬我了。” 

    我问为什么表扬?他答在开学典礼上,老师问大家,有谁对自己刚刚踏入校门的这个新学校有所了解?是否知道它的校名是谁题写的、它的校训又是什么?

    全班70多名同学,只有儿子回答出了老师的提问。

    处处留心皆学问。

    通过这件小事,儿子对自己就读的学校,平添了几分兴趣和热爱。在这个培养了著名校友施一公的青青校园,他度过了愉快充实的六年中学生活。

    我没有考证过,河南省实验中学的校训是怎么得来的,但据我观察,不少校训,取自古代典籍名篇,或出自名人名家之口。

    比如我的母校郑州大学,它的校训是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史学家、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嵇文甫提出的28字要求:“明时风,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

    出生于河南汲县的嵇文甫先生,被誉为“河南学术界一面伟大的旗帜”,他与河南籍的冯友兰先生,被称为“南冯北嵇”。

    还有人说,想要快速了解一所大学的办学风格、教学特点,最直接快速的方法,就是查看“校训”!

    大学校训堪称一所大学的“精气神、育人纲”。

    1914年,梁启超先生到清华以“君子”为题做演讲,以儒家经典《周易》“乾”、“坤”二卦的卦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内容,激励清华学子,不仅要拥有发愤图强、积极向上的阳刚禀赋,还要拥有胸怀宽广、品德高尚的阴柔品质。此后,清华便将此八字尊为校训。

    1915年,为纪念复旦创校十周年,马相伯老校长选定“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复旦校训。语出自《论语》,希望复旦学子们,可以博览群书、坚定志向、恳切发问、多考虑当下之事。

    1926年10月,上海交大30周年校庆之际,校友为母校捐建了一口自流井,取意“饮水思源”。1933年10月,交大37周年校庆时,又有校友念及母校培育之恩,在他们当年入住的执信西斋前,建造了一座喷水池,并立一石碑,上刻“饮水思源”。交大“思源”校训由此而来。

    同济大学的校训则是“同舟共济”,这个成语出自《孙子兵法》,“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在同济人看来,它更是自身办学历程,和同济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所以,若我们有心,发掘一下身边学校校训背后的故事,相信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学问。

    离开母校、走上社会的日子里,莘莘学子,不知不觉都会在工作生活中,践行校训指引,无论是否长成参天栋梁,抑或只是做一棵无人知晓的莪蒿小草,对于母校来说,愿我们都能是她,永远的光彩和骄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是一年毕业季 离开时 你记住自己母校的校训了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df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