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从会里拿回俩包糖果,有肢体站在门口发,问过去,原来是一位姊妹即将结婚,一位姊妹刚刚产女,她们按照老家的习俗,给大家发糖果,于是没人俩小包甜蜜的糖果,但她们却未按照老家习俗收礼,其他人也不再试图给她俩红包,只是分享她俩的喜悦。
这是会里的观念和传统,即使是参加婚礼,大多数被邀请的肢体也被提前打过招呼,不要随份子,只要人能过去吃一顿就好。在回来的路上,很少吃糖的我难得的细细体味糖果的味道,直到心情变得愉悦起来,给她俩默祷,愿她们的一切喜乐安康。
这样截然不同于世俗的习俗,成为会中的主流文化,人不会被礼尚往来的人情绊倒,让欢庆的日子大家发自内心的欢愉起来。
即使在平日,与人相交也多是单纯的从交通中获益,从对方的话语中得到美善的安慰,会中这一切观念的起源,并不止于废黜了钱财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而是当事人默认为施比受更为有福,奉献的人更为蒙福。
于是,关爱他人之人的喜乐,并不低于被关爱之人的喜乐,也就理所当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