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5月早起营
今日主题:1-3最佳入睡时间
学习日期:2020年5月13日
1.[复盘]我在课程中的收获:
1.1 温故
(1)课程点赞&收获@六六妈妈、粥、乐乐
从三人对崔律课程的点赞中,可以发现什么样的课程设计才会让人点赞、有所收获。比如,具体讲解为什么这么做,而不只是说你要怎么怎么做;指引如何尝试;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课程中有回顾、新知、敲黑板、小贴士、小剧场等各种不同环节,让学习更加条理分明;分享小伙伴的日志,帮助学习者巩固课程知识,启发学习者的思考,让学习者开阔眼界和思维,给学习者更多动力去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我的思考】然后呢?我如何应用发现的这些点呢?
过去在教室给学生上课时,我每次都会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再讲新课,但是最近几个月的线上教学,都是直接让学生自己学习新课的内容,没有回顾、缺少讲解,着实做得不太够。上周通过调查问卷询问了学生对PPT、录播、直播的选择,最终定下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重难点视频讲解、答疑视频讲解、复习&习题课直播的方案。
接下来,我可以将回顾再次用到课程中,并尝试增加一些小贴士、小黑板,增加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自学的兴趣更强烈。
(2)成长型思维:先觉察(不足),后行动(优化)。
@沙莎、@等等小蜗牛等小伙伴们太优秀了,虽然才刚入营,已经展现了自己的觉察不足、行动优化的成长型思维。在崔律讲到温故环节的重要性后,立即改掉不重视温故的行为,特意听两遍温故的内容,认真记录每个上墙的小伙伴的亮点,思考同时巩固。行动力特别强。
(3)日志中的自问自答,鼓励小伙伴提出问题,然后尝试自己回答。不在乎答案对不对,重要的是培养思考的习惯;而且,尝试自答的过程,会写出更多细节,当崔律看到更多细节后,也能够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1.2 新知
(1)最佳入睡时间
睡同样的睡眠周期,23:00-5:00与1:00-7:00,两者效果一样吗?哪个做法更好?
【课程设计】崔律用提问的方式让大家去对比两种做法,联系过往经验或亲自测试,然后得出入睡时间影响睡眠质量的结论。(如果是我,大概会直接告诉学生黄金睡眠时间,然后建议他们11:00前入睡。不太会去对比,不会引用乔杜里的话。改善:多思考在直接讲解知识点之前,还可以给学生哪些信息,是否可以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呢?)
晚上10:00到凌晨2:00处于睡眠状态,可以获得最佳的激素分泌和恢复效果,这段时间被称作“黄金睡眠时间”。
①著名神经病学家、医学博士库里特·乔杜里说:“安排合理的睡眠时间,就像在股市选对投资时间一样——重要的不是你投了多少,而是你什么时候投。”
②“会道的,一缕藕丝牵大象”。用巧劲牵动笨重的大象。最佳入睡时间是一种巧劲儿,可以让我们获得最佳的睡眠功效。精时力也是巧劲儿,是磨刀的过程,能让我们事半功倍。
疑问:做不到10:00睡觉怎么办?
回答:可以根据生活状态调整,找到自己在这个时间段的最佳入睡时间。
(2)如果晚归/加班,怎么办?
固定起床时间后,往前倒推有多个时间节点,如果赶不上第一个睡眠周期,可以赶下一个睡眠周期。必须保证睡整数个睡眠周期,以及固定时间起床。
比如,6:00起床,往前倒推有4:30、3:00、1:30、0:00、22:30五个时间节点。如果22:30睡觉,睡5个睡眠周期;如果0:00睡觉,睡4个睡眠周期。平时22:30睡觉,如果某天回家晚了,比如23:00才到家,不要立即去睡觉,而是做下睡前准备,0:00再上床睡觉。(说明,在举例时假设从上床到睡着所需时间为0。)
(3)要100%信任崔律。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怀疑老师的时候,学习效果是打折扣的。相信崔律,听话照做,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点逐一实践。前期不要要求完美,先行动,再不断完善。
2.[行动]我的入睡+起床时间:
入睡时间:22:50;起床时间:5:00。
3.[分享]我过去在入睡点的经验/栗子:
(1)失败的经验:寒暑假回老家后经常睡到中午,起床早的时候估计也得八九点,晚的时候甚至下午一两点。这样做的坏处就是整个白天特别短暂,感觉还没做什么呢天就黑了,然后就会以此为借口晚睡,整个人就陷入了“晚睡→晚起→晚睡”的死循环。而且,即使睡同样的时长,甚至更长的时间,第二天也没什么精神,几乎只能做些生活类和娱乐类的事情,没有投入时间去学习。
(2)成功的经验:4月9日参加4月早起营,立即开始改变自己的作息习惯,5:30起床,睡5个睡眠周期,倒推入睡时间,偶尔睡4个睡眠周期。从开始这么做起,开始有了精力去做工作、生活、娱乐以外的正事儿,比如学习、制定年月周目标/计划、完成年月周复盘,比如约朋友见面等。这样一来,整个人的生活就充实起来,变成了多元化的人生,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4.[检视]我过去在入睡点的不足:
寒暑假容易忽视睡眠,晚睡晚起,有时会完全错过黄金睡眠时间。
5.[主动]提出疑问+尝试自答:
【自问】为什么刚入营的小伙伴立即能发现课程的亮点,为什么身边的同学能评论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能发现好老师,而我对此特别迟钝呢?
【自答】上学期间,我过于关注知识点,觉得不管是什么方式,只要能将知识点填塞到大脑里,只要记住就足够了,那时候不会去留意老师们是如何讲解的,只是顺着老师的思路走。
现在想来,缺少观察、缺少主动思考、缺少对逻辑的敏感。好的教学方式可能有更好的逻辑线,老师会采用各种方式吸引学生,提升学生的兴趣,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例题具体说明知识点的使用方法,通过习题让学生去检视自己是否掌握这些知识点和使用方法……
然后呢?当自己比较迟钝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多去看其他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问自己有没有同感,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去有意识地找证据;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对比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课程,一定能有所发现的。
6.[可选]我想说的话:
昨天睡前准备闹钟响起时,事情还没有忙完,又花了十几分钟搞定后关电脑,开始睡前准备。发生的事情太多,感觉大脑被过多的内容填塞,缺少消化、吸收,反而对外界缺少反应。洗澡洗漱后距离上床睡觉还有十分钟,呆呆地拿着手机,看着别人发来的微信信息,没有去回复。这一个月还是没有做到睡前远离电子产品,有些小沮丧。这期早起营争取做到这一点,同时能更合理地安排事情,不要影响睡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