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借着难得的休假时间,我本打算好好放空调节自身的状态,去更好地面对未来要走的路。
在爬山旅游这些由于所需要的成本太高,以我目前寒酸的资金状况根本不可能实施。机缘巧合下通过曾关注的一个公众号推送消息,我好似受命运眷顾般地找到了感兴趣又实惠的心仪活动。
这是一个即将在魔都开展的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沙龙活动,虽离所在地有一定距离,可从来都只是在影视作品上见过台湾同胞,此次难得的机会正好满足了我年少时的幻想。
规划好行程后,带着破开满身晦暗迷茫枷锁获得新生地期盼,我一早起来就瞪着共享小破车赶往站台。
历经一阵繁琐地换车和漫长无比地等待,与来时相比略显疲惫的我差不多耗掉了那点期待,想要放弃此次行程已经过于太迟。
本着不能血亏的破罐子心态,我在工作人员安排下只得乖乖排起队做起了广告牌签名工具。意外的在完成任务交了差后,我收到了一份来自主办方的礼物袋,虽然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小礼物,可它也算是勉强弥补了我那耗得所剩无几的耐心。
千篇一律的暖场、启动仪式早把我起初的那点期待打入了冷宫。听着从未听过的所谓台湾姑娘暖场歌,那晦暗迷茫的枷锁此刻似乎套得更深入皮肉了。
好不容易熬过了惯用的领导讲话环节,正在台下自我催眠的我听到了我期待的表演环节。想不到此次表演者不仅是台湾同胞,而且还是台湾少数民族中的高山族人。
刚提起点注意力,我很快就被表演者吹奏的声乐吸引。高山笛的悠扬与口黄琴的急促紧紧相扣,一主一从地配合间笛声与弦声以纯粹的音色带来了一场听觉的盛宴。
这可令人余音绕耳的仙乐瞬时让我痴迷了进去。从那悠扬急促的音乐里,我的心好似紧紧地融入到了世代高山族先辈与敌人的惊险搏杀、对养育大山的深深敬畏里;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高山族人在新时代面对现代文化冲击时的挣扎,听到了高山族人应对族群文化被同化灭绝下置之死地获得新生的决心……
当音乐戛然而止,还沉浸在久久回味里的我丝毫没注意到拍得通红的手掌。对这可称得上天籁般的音乐,在场的观众也都给与了超乎寻常的掌声。
通过主持人与表演者的互动,我才知道台上的三个表演者原来是一家人。其父亲和母亲的脸上纹着高山族特有的纹面,象征着高山族千百年来勇敢不屈、勤劳的狩猎文化。
受横吹笛子竖吹箫的观念影响,我一度以为台上父亲和女儿所拿的是箫。其父亲在台上的一番解释,我才知道被我误认为箫的东西竟是高山笛,高山笛可任由表演者的需求任意改变长短。也是在父亲的介绍下母亲手里拿着可弹出弦音的口黄琴乐器在我脑海里有了名称。
其父亲讲述演奏的这首名为《重生》的曲子创作背景时,谈及到他们在家中时常会奏曲表达喜悦、悲伤等情感以及对女儿的思念。
面对文化的困境他们还积极创新,努力拥抱时代不仅融入旗袍元素进行民族服饰创新,还勇敢纹下了代表本民族狩猎文化的纹面。
这曲动人的仙乐,竟无意间带着特有的力量敲破了我心中久积的枷锁,让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前路仿佛也不再那般迷雾重重。此前的不满疲惫也在此刻被一扫而空,那起初的期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怀着重获新生的心态,我认真听取了接下来台湾大陆各大学者艺术家的发言讨论。他们的精彩讨论虽常常让我云里雾里,但这不妨碍我对他们促进两岸交流的努力致以崇高敬意。
从讨论中我才明白大陆与台湾之间所存在的观念差别,对台湾温情文化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是我在喧嚣的网络世界所了解不到的。
此次临时起意的出行,我不仅听到了哪怕去演唱会也难以寻到的仙乐,还意外的破除了困顿自己已久的枷锁,获得了身心的重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