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看“文化之争”

我看“文化之争”

作者: Yassinia | 来源:发表于2018-03-10 16:13 被阅读12次

“文化之争”是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篇,这里我想写篇读后感。

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本书的标题“沉默的大多数”,我想王小波是将这篇文章作为整本书的序言了,因为这篇文章写了他自己为什么沉默,而整本书又是他沉默后的所思所想。

“文化之争”的主题是关于如何对待传统哲学,说具体一点,就是如何对待孔孟之道、如何对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文章首先引出罗素的观点,“中国的儒学拥有僧侣的权力”。僧侣的权力指什么呢?看一下中国僧侣的日常,吃斋念佛,普渡众生。说白了,就是传递神佛、教人向善~行善上天堂、作恶下地狱。一句话,给人一种精神信仰。

儒学也试图给人以精神的教化,是古代帝王巩固统治的一种手段。看看“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之类,它们试图给老百姓灌输一种臣服的理念,以维持统治阶级建立起来的秩序。

所以,儒学拥有类似僧侣的权力。

但也不是说精神教化一定不好。学校里流行的各种名人名言,将某人当作榜样楷模,这些我觉得也属于精神信仰的范畴。只是这种精神范畴,更多的是激励个人奋进,这就是精神教化的正面作用。

接着,说了科学和儒学的不同。儒学,古人通过背书,背那些先贤语录,而走上仕途,即所谓“学而优则仕”,也就掌握了统治的魔力,成为人们的精神信仰。

科学,却完全不同。科学,不进追求知识,还追求证明知识。于是,科学就变成人人可掌握的东西。与儒学的统治魔力,科学顿时失色不少。

儒学的统治魔力,即使在当代也没消失,只是当初的儒学被国家的政策法规替换,但实质没区别,都是为了统治民众。社会进步了,统治阶级变了,统治阶级用的思想当然也要发生变化。

不变的,是人对仕途的追求。古人为走上仕途,背诵各种先贤语录,现代人只是将先贤语录变成各种政策法规。

科学呢,学的再多,最多也是维持生存,没办法成为人的精神信仰。由此,不难理解一些人眼里年薪几十万的程序员不如公务员,从古时发展来的基因决定了这一切。

相关文章

  • 我看“文化之争”

    “文化之争”是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篇,这里我想写篇读后感。 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本书的标题“沉默的大多数...

  • 之二

    周国平:文化是生命的花朵。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中西文化之争不过是绢花与塑料画之争。 我:我喜欢丝袜花...

  • 文化之争 王小波

    罗素先生曾说,他赞成人人平等。但很遗憾的是,事实远不是这样。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异。...

  • 《中餐厅2》王俊凯白举纲之川渝之争

    中国地大物博,风俗众多,饮食文化也千差万别。继中国南北之争,沿海内陆之争,粽子之争外,现在流行川渝之争。这不最近热...

  • 职场站队,悟透这三点,抉择不再犯难了

    有组织,就有派系,派系之争,即是利益之争,资源之争,权力之争。从进化论角度看,这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是人类社会进...

  • 君子之争——对话“文化”

    王慧笔:“@优哥您好!把《一瓢客家文化》可否改为《慎终追远话客家》?一管之见,仅供参考。” 优哥(茶优客):“@王...

  • 生物能量密度理论

    以高晓松为首的一批文化人,在和本人等另外一批文化人讨论华夏之争、草原王朝和中原王朝之争这2个重大问题时,努力做出过...

  • 看《序列之争》有感

    简单说两点:(1)人物塑造很丰满,剧情比第三季还好。但是女神亚丝娜依然是没有性格。 (2)诗乃真是又帅气又美,被圈粉了。

  • 我看孝文化

    悠悠长河载孝道。从春秋时孔子的“亲亲”,西汉时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察举选官举孝廉,到宋明时的“宋明理学”……...

  • 价值观为什么错乱

    中国传统文化裡头找不到争,只有在射箭比赛的时候,这个时候竞争,那君子之争。看哪个人箭射得好,能射中鹄的,只有这个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看“文化之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ov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