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晓松为首的一批文化人,在和本人等另外一批文化人讨论华夏之争、草原王朝和中原王朝之争这2个重大问题时,努力做出过一些解释。
未免以昏使昏,给后世子孙贻害无穷,这个问题本人也一直慎重。写了很多篇才终于接近完成,早前已经想到并拟定了一个科学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对回答这2个问题没有根本性的意义,所以一直没有放出。
然而高晓松在另一个讨论关于个人的学习成长的时候,提到了这个当时我已经拟好的关键词:“能量密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6887328/aca4cac9789ee72d.png)
以下是百科里面的内容:
跟本人要研究的生物生命科学现象没有特别大的联系,所以再加个前缀,换另外一个词:
“生物能量密度”
什么是生物能量密度?
生物能量密度就是某一个区域里,所有生命体完全燃烧后在单位面积所释放出的热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6887328/117153b99e913d8f.png)
构成生物能量密度理论的2个要素:
生命体——太阳能理论+能量金字塔理论。
1.生命体——太阳能理论:
由于太阳能的来源广泛和便于生命体的转化、存储、互相运输,地球生命体普遍采取了太阳能作为生命驱动的最根本能量来源。
地区生物基本上都是碳基生命而不是硅基生命,也是这条最根本理论选择的原因。
![](https://img.haomeiwen.com/i6887328/a6bd7536a9374cd1.png)
2.能量金字塔理论:
又称营养级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根据组成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的层次和能量传递的“十分之一定律”,把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绘制成一个塔,塔基为生产者,往上为较少的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再往上为更少的次级消费者(一级食肉动物),再往上为更少的三级消费者(二级食肉动物),塔顶是数量最少的顶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形象地说明了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规律。
这个大部分人在高中生物就学过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887328/48b96443afeec2b7.png)
根据这2条生物理论,像植被等第1级别的太阳能(或者其他热能———比如火山口硫磺细菌)转储者,叫做初代生产者,它们决定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基底,其他的消费者能够用多少能量,完全由这个入口决定。
由这两条理论以及“十分之一定律”可知,一个地区,初代生产者越丰富,越密集,能转储的能量越多,提供给下面几层消费者的能量也就越多,生命现象也就越丰富。该地的所有生命被完全燃烧以后,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也就越大。
草原地区,由于初代生产者基本上只是是薄薄的一层草皮,所以单位面积内转储的太阳能非常有限,能养活的下面几级消费者也非常有限,所以能活动的生物也非常有限。
比如草——马、牛、羊——狼、鹰、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6887328/b09d10e1df368377.png)
热带雨林地区,由于光初代生产者几乎呈好几层分布:最上层的是高大乔木层,中层是小乔木层,下层是灌木层,底层是草本植物层;所以单位面积内转储的太阳能非常高,能养活的下几级消费者也非常丰富,生命活动现象也异常活跃,层叠交错。
生命现象举不胜举。
![](https://img.haomeiwen.com/i6887328/534747fe1ab2beb8.png)
因此,草原地区的生物能量密度,跟雨林地区根本不在一个级别。
图片均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