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兴趣何在,找到奋斗的方向。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他在中学时就下决心要去英国,要成为作家,并为之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有的人刚开始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了目标。如我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他中学之前受伯父国学大师钱穆的影响,认为自己喜欢历史,抗日战争暴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从此转到了物理专业。有的人是学生时期还是迷糊的,就业后干着干着就找到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如李济从安阳文物开始研究,终成成了我国考古界的殿堂式的人物。
一个人的一生总得有个支点并为之努力,才会有所成就。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说,不管所从事的工作如何卑微,只要把它当成自己事业,认真地干,也会获得非凡的业绩。比如北大毕业生做屠夫,最后成了杀猪界的翘楚。
张爱玲曾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现在精英家庭培养孩子釆用的方式就是目标为导向,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普通家庭的父母却没有这样的见识,他们的孩子是以考试成绩为目标,刷题做作业上补习班,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提高学习成绩上,随大流选择热门专业,很少有自己的主导意见。
我的父母是农民,对我采用的是放养模式,能上大学最好,考不上也没关系,只要有力气,不偷懒,种田也会有囗饭吃。我对女儿的教育略有不同,采用鼓励的方式,挂在嘴边的通常是:你能行,很棒。鼓励她考上最好的初中、高中、大学。当她的高考成绩好到可以任选大学任选专业时,我和她都傻眼了,不知道该选最牛的电子系,还是最能发财的金融系,还是和钱打交道的会计系……
因为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我的职业生涯都是别人推着我走,毕业分配到工厂,我就安心当工人,技术员,工程师。厂长安排我进科室当管理人员,我便学习企业管理,把本职工作做好。组织选拔优秀青年下乡,交通系统推荐了我,我便到乡镇搞行政工作。乡镇合并后干部分流,我便回到机关,机关实施干部轮岗,我便从A单位调到B单位,直干到退休。我就像水中浮木,随波逐流,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到哪儿去,就这样飘啊飘,忙碌一辈子,回过头来发现一事无成。
如果可以从头来过,你会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我忽然想到杜牧《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与其哀叹自己退休前的碌碌无为,不如把退休生活当成归零后的重新出发,找到自己的支点和目标,从头再来。
今年六十岁,按平均预期寿命计算还有二十年,如果按照父母过世的年龄参照,还有二十三年。考虑到喜欢阅读,确定立足于是写作,目标每天一千字,一年写出三十万字左右。写作方向,一是书写和阅读有关的读书心得,书评,书单类的文章。二是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那个走不出又回不去的村庄。用文字为家乡,为父母,为自己立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