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美的小说教学

美的小说教学

作者: 小宁_3a7c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12:11 被阅读0次

       

        熊芳芳老师说:“我在读书,书也在读我”。真的是这样!

      很喜欢熊芳芳文言小说《促织》的教学设计,一直想写点什么却一直没有动笔,可能是怕自己的理论水平不够怠慢了这么好的教学设计吧。刚刚看完了《小说教学什么》一书,感觉我对小说对小说的课教学设计对芳芳老师的这节《促织》有了更深的认识。

      小说是什么?我相信是语文老师都能张嘴就来: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

    小说教学教什么?那就是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还有主题,小说是一定要教出了主题的。只要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就一定是反封建的,鲁迅先生时时是以斗士的形象出现的。《故乡》如此,《孔乙己》亦如此。这样的解读和设计现在看来未免有些程式化,缺少人的参与。这里的人包括老师,也包括学生。我们在课堂所能做的就是走一条已知终点的路,教师所能做能做得不是启智而是为了终将的抵达。

    什么是小说?

    上海师范大学杨文虎教授说:“今天更多的小说家、小说理论家认为小说是对人存在的一种发现,或者说小说是探索人存在的一种文学作品”。 “小说是对人存在的发现,意味着作家要在小说当中去揭示人存在的多种可能性。”注意这个说法当中的关键词“存在”,“存在”是一个哲学概念,“以前关注的是人,现在关注的是事”。

    小说教学教什么?

    李冲锋博士说:“小说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 教的方法 教会学生小说文本 解读方式的过程。小说教学的内容就是教给学生小说解读的方式”。小说教学教什么---教小说文本的解读方式。授学生以“渔”,为学生的终身计。

    芳芳老师曾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我在读书,书也在读我”,今天我算是真正明白了她说这句话的意思,芳芳老师的课堂教学就是这种最新的理论的最好的印证。

    观芳芳老师《促织》课堂实录,仿佛行云流水。如苏轼妙文“行当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没有老套的“三要素”,没有人人皆说的“反封建”,芳芳老师始终聚焦在小说“人的存在”上,小说教学的神秘面纱就在芳芳老师的引领下一步一步揭开。

    看切入---平起、聊天式。

    师:同学们先告诉我,你们是哪所学校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大家读过了吗?有没有预习?认真读了课文的举手。

    师:有一句话说,“中学生有三怕”,听过吗?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讲一篇文言文的短篇小说,你怕不怕?

    看中间---设问、提纲挈领。

    这一环节是最见芳芳老师教学艺术性的地方。倪文尖博士说“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读小说,而不是主题。我们所要的是读,是读的过程,是阅读过程中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是充分体会、感受和移情”。语文教学“千万不能短路化!”“学生自己读是最重要的,预习也是最重要的”。

    当上一环节了解到学生预习不足时,芳芳老师没有着急而是慢下来,引导学生慢下来,疏通文意,经由文字走进文本。

    师:你们在预习课文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字词的障碍,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读。

    生提一句:“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芳芳老师由学生这一问,抓住“里正”“受扑责”“意”“长厚者”“酬”等词语解释,在解释词语的过程中,芳芳老师巧妙编织,有这几个词语带学生到深入情节,初步感知了人物“成名”。好老师是学生阅读的引路人,“点灯人”,芳芳老师是也。

    看老师对“里正”的解释:

    “里正,就是里长。明代的时候,以邻近的110户人家为一里。在这在里里边呢,会挑选那种家里人口多土地也多的人家的主人来担任里长,并且这个里长的职务是会轮流更替的,任期满了后会重新统计人口和土地,重新挑选。里长负责督管这110户人家的一些事务,包括缴纳赋税啊等等之类,也就是相当于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村长。里长的职务是在官也在民。他自己本身是百姓,但是他在百姓当中又是一个小头儿,得负责上下的交接,所以成名的工作往往是两头受气的,催缴赋税,他可能做不到,但是上级那边呢,他又要交差。在百姓这边,他是一个什么身份啊?是纯粹的农民吗?”

    在解释“里正”意思时,巧妙不着痕迹地把学生引到对“成名”特殊身份的理解上,结合文中“久不售”理解“成名”久试不第的特殊境遇。“小说是对人存在的发现”,芳芳老师引到学生去发现“成名”的“存在”及“儿子”“抚臣、令尹”的“存在”。

    接着看主问题:我们会看到故事里面有几组力量的对立。在这样的对立里面,有没有什么特别触动你的人物或场面?

    继续把学生对“人的存在”的理解,引向深入。“妻子”“儿子”“成名”,芳芳老师没有灌输而是在一步一步教小说的“解读方式”,这里的教解读方式还是较为隐性的。“解读方式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与表达方式直接相关的解读方式,比如品味词语、解析句式、体会语气、分析结构、赏析修辞、掌握视角、赏析细节、把握手法等。”这里芳芳老师主要是用了“品味词语”和“赏读细节”的方式在教学生“解读方式”。教学结束时教师又直接点示给学生小说解读的方式。她引用到了毕飞宇的话,最后总结出读一篇文章的三个层级:

    理解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评价性阅读。

    这是教给学生的解读方式,也芳芳老师行云流水课堂的内在线索。

    还有一点特别要说的是芳芳老师把语文课堂上升到生命的高度,对小说对生命对人的存在事的存在有她自己理解,她没有把小说只简单解读“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她在“这一篇”里有这样的解读:

    “犹太裔的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她提过一个名词,叫作“平庸之恶”,就是说在意识形态机器之下,人们消除自己的思想,对命令绝对的、无条件的服从,于是所有人都在无思想、无责任地犯罪,他们纵容、任由恶发展下去,每一个人都不去质疑。”

    这也是芳芳老师在小说的解读中自觉实践着“依靠人生、人类、人性,或者爱、美命运、国民性这样一些关键词,重新组织了一套关于小说的阐释和说法。”

    芳芳老师说:“我在读书,书也在读我。”

    杨绛先生说:“年轻时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生活、读书、教学。人生何其美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的小说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qg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