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认为,让孩子没有负面情绪的妈妈,才是好妈妈。如果孩子出现胆小,生气,嫉妒,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这个妈妈当得不够好,所以总是企图避免和掩盖这些情绪。 事实上这些情绪并没有错,我们常常把情绪划分成“正面”或者“负面”,只是代表情绪带给我们的感受,是舒服或者不舒服。不舒服的负面情绪,会提醒孩子什么事情需要改变,这样他才会有机会去学习应对,处理方式,学着改变自己的想法,改变目前的状态。 小马摇摇分割线 问:悠悠平时难免会因为调皮受到我的批评。以前批评他,他会生气地扔东西以发泄他的不舒服,但是扔东西的结果就是导致我更多的批评,所以现在他改成在自己手背上狠咬一口,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这种发泄情堵的方式让我觉得很心疼,也很苦恼。可是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受点批评是不可能的。我应该如何帮助悠悠排解受批评以后难过的情绪? 答:如果孩子的表现已经到了这种程度,说明妈妈的批评过头了。 妈妈可能觉得自己没问题,或者为自己辩护说“我在教他”“我的批评很合理”,但我们应该从孩子的反应里找答案,做检讨。孩子伤害自己已经是一种偏差行为,而这种行为表明孩子内部的情绪过满,超出了可以承受的范围,这十之八九不是因为孩子过度脆弱,而是妈妈的态度过了头,自己却毫无察觉。 所以,现在妈妈要做的不是想办法让孩子学习承受情绪,而是反省自己批评孩子时,声音和语气里有没有过大的力量?声音能量过大,语气过于强硬都会引起孩子的过度反应。试试改变自己对孩子说话的方式,看能不能好一点!如果温和客气的教导对孩子不管用,我们也可以尝试其他办法,比如,孩子不肯收拾东西,我们就不同意他出门玩,直到他完成分内的事情。温和的说教没效果,不代表我们只能用激烈的批评。 即使当孩子犯了很大的错,我们需要用认真、严肃的态度讲尖锐的话时,我们也要用身体和孩子做连接,比如靠近他,用手握着他的手或肩膀,告诉他:“你刚才那样做,妈妈觉得错得太离谱。”这样,孩子比较容易听进去教导,因为这种方式让孩子感觉自己只是被批评,而不是被拒绝。“妈妈的批评不代表妈妈不爱我、不要我”,恐惧也会因此减少。 另外,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比如当我们想让孩子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时,那就在孩子收拾好东西的时候表扬他:“你自己收拾了,真好。”或者“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放回了原位,我很高兴。”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教导,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如果正面鼓励比批评更有效,为什么我们不用这个方法呢? 小马摇摇分割线 问:我的女儿常常会突然生起气来,并说:“我生气了!“但又说不出为什么生气。我怎么才能找出她情绪的根源,并帮助她学会处理情绪? 答:已经可以表达“我生气了!”这么大的孩子,她的负面情绪来源最主要有两个: 1。夫妻关系有问题,容易导致孩子的情绪爆发。 2。在他的社交生活中,比如自己的小社区里面或是幼儿园,有人欺负他。 所以,妈妈可以去检查一下,看看潜在的可能在哪里。 第一个可能性不用说,妈妈需要想办法来改善夫妻关系,否则孩子很容易处在强烈的不安全感中。 如果是第二个原因,妈妈就要教导孩子如何应对。其实,每一个孩子在刚进入小社会时都会碰到类似问题,但心理营养足够的孩子自然而然知道如何处理。他知道在小群体里该怎么讲话,怎么吓退爱欺负人的小朋友,怎么保护自己。但心理营养不够的孩子,比如在家被过度控制,内在有很多情绪的孩子,在幼儿园就会特别容易招惹其他的孩子,但争执起来又不知道如何处理。 不一定要教孩子打回去,但底线是要教孩子懂得保护自己。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你总是被某个小朋友欺负,你可以回来告诉妈妈,妈妈会出面帮你解决。” 如果孩子还没有能力主动表达,可以试着问问:“最近跟小朋友之间有什么事情发生吗?”“你有没有不愿意跟别人玩?”“别人有没有不跟你玩?”但是,妈妈问问题时如果表现得太焦虑、紧张,孩子就会感觉到,她就不愿意说出来。如果孩子不讲,我们可以试着先说说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你知道吗,妈妈以前在幼儿园……”一般三四岁的孩子听到这些就很容易把话说出来了。 在孩子情绪爆发的当口,我们如何引导他? 简单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生气了!”“妈妈看到了你的情绪!”“来,妈妈抱抱!”“到妈妈怀里哭一下。”说话时,妈妈越淡定、越不焦虑,效果越好。 孩子也可以发脾气,扔一些不会弄坏的东西,或者用枕头、沙包打打沙发、墙壁,发泄一下。底线是,不可以打人也不可以摔掉容易坏的东西。或者也可以教孩子:“你可以大声喊出来我很生气! 小马摇摇分割线 问:我儿子现在3岁1个月,喜欢玩一些情景游戏,或是跟爸爸妈妈比赛做一些事情,但他总是想赢,想当第一,如果输了,会很委屈。请问这种情况正常吗?该如何引导? 答:孩子输了一定会有负面情绪。不过,爸爸妈妈还是得让他有时输、有时赢,因为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孩子和同龄人玩一定会有输有贏。我们既不能因为想锻炼孩子总是让他输,也不能因为害怕他有负面情绪总是让他赢。 输了孩子当然不开心,成人都不太能正确对待输赢,何况是孩子呢!孩子不开心时,我们不需要刻意做太多,接受他的情绪就可以。如果我们总是想方设法教育孩子,企图让他输时也很开心,或者表现得落落大方,要么我们花再大力气也说服不了孩子,要么孩子心里会很纠结,明明是不舒服的、失落的、委屈的,表面上却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很辛苦。其实能够坦坦荡荡接受自己失败后的不良情绪,并且接受“这件事情上人家就是比我强”,已经是很好的心态了。 不过,的确有些孩子天生对输贏就没有那么在乎,这种天性是强求不来的。而且,不在乎输赢有不在乎的好处,在乎有在乎的好处。我们都见过一些什么都不介意的人,他当然很随和,但竟争力和战斗力肯定不强。最好的是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慢慢学会分辨,哪些是我不用介意的,哪些是我需要介意的,这次做得不好,我下次要更努力一些。 小马摇摇分割线 养育情绪稳定孩子的原则 想要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最重要的原则是,父母尽可能给足孩子心理营养:无条件接纳,安全感,让孩子知道“此时我最重要”,肯定、认同、赞美,以及做好榜样。切忌三个“不要”:一是不要伤孩子自尊,讲“你很懒”“你很笨”这类贬低人格的话。二是不要在公共场合让孩子觉得羞耻。三是妈妈自己不要太焦虑。 3岁前孩子的情绪问题一定源自他和父母的关系。被父母亲责骂最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孩子已经开始的与外人的互动也会对他的情绪有影响。任何人际互动都最容易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01950/6679bbabe154ad0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