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权(南)与衡(北)
杆秤文化重在“权衡”

杆秤文化重在“权衡”

作者: 付春磊 | 来源:发表于2018-04-18 19:31 被阅读117次

     

      杆秤,可以说是华夏国粹,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符号的代表之一。

      千百年来,杆秤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称量工具,代代相传,一桩桩交易就在秤砣与秤盘的此起彼伏间完成。

      我们常说“权衡得失”、“权衡利弊”、“权衡轻重”等,这个“权衡”最初就来自古代的衡器。“权”指秤砣,“衡”即秤杆。人们称量时,秤砣和秤杆一定要合在一起使用,正如民谚所云“秤不离砣,公不离婆”,所以就习称“权衡”了。

        古时衙门的房梁上会悬挂一个大秤砣(权),一方面象征国家法律的权威,另一方面提醒官员在行使权力的时候要掌握轻重,要体现权衡的公正。

      清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说:“市肆谓砝码为招财童子,谓秤锤为公道老儿。”人们不仅把杆秤作为称量的器具,而且作为一种吉祥之物,称之为“当家财神”。

      因此,在江南一带民间都有置办杆秤的习俗。普通人家置办小秤,富有人家或商贾之家则同时置办大秤。建屋上梁时,要将秤锤悬挂于梁上,取“称心如意”之意。乔迁新屋时,首先要搬入杆秤,接着是扫帚、畚箕,然后再是家具、被褥。每逢过年,人们都要用红纸卷贴于杆秤的头上,祈望财气兴旺。长辈们往往要教儿孙从小认识秤花,认为不识秤花难以当家。

      从前,人们还给杆秤披上神秘的色彩,视它为龙的化身。秤钩是龙嘴,秤纽是龙眼,秤杆是龙身,秤花是龙鳞。每逢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山雨欲来之时,长辈们就要将大秤悬挂于堂前,以求神龙护佑,镇邪避灾。

      日常生活中,人们把权衡视为公平诚信的象征,用于比喻做人的品德,成为道德教化的一种载体。

      旧时有一描写钉秤匠的对联就说得很形象:“轻重得宜大权在手;偏正不倚双纽关心。”

     

秤匠

      据古籍记载,古代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共十六颗星为记,在秤杆上钉十六颗星花,因此定16两为一斤。在钉秤工匠中有这样的说法,无论做什么交易均不得在秤上克扣,若少一两,就少一颗星,要折寿的。

    “权”指秤砣,“衡”即秤杆。人们称量时,秤砣和秤杆一定要合在一起使用,正如民谚所云“秤不离砣,公不离婆”,所以就习称“权衡”了。

      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以杆秤为喻体的谚语,如“吃了秤砣铁了心”、“上下三处是根秤,邻居八家是面镜”、“心平勿用秤”、“家中有黄金,路上有平秤”等,把杆秤灵化为一种道德理念。 我们常说“权衡得失”、“权衡利弊”、“权衡轻重”等,这个“权衡”最初就来自古代的衡器。

      过去,杆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日常生活中,人们把权衡视为公平诚信的象征,用于比喻做人的品德,成为道德教化的一种载体。

深圳东门商业街

      时至今日,这种道德理念仍影响甚深。深圳东门商业步行街2003年3月9日竖起一杆10米高的铜杆秤,造价39万元,以杆秤作为城市雕塑作品放在商业街头的创意,国内独此一家。

      浙江临海紫阳古街上“永利秤店”南侧,有一杆3.5米长、9公斤的石砣,可称重625公斤重的大秤,是永利秤店的传人蔡雪贞制作的,吸引了很多游客。

      杆秤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手,人们与它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杆秤所代表的一种权衡文化,已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本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

  • 杆秤文化重在“权衡”

    杆秤,可以说是华夏国粹,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符号的代表之一。 千百年来,杆秤作为商品...

  • 杆秤文化

    电视剧《一代大商梦洛川》中,有一个场景提及杆秤,说秤砣是权,秤杆衡,称东西就是权衡。 而电视剧...

  • 遗产风波

    (写可以你侬我侬,亦可尔虞我诈的「爱情」。每个人都有一杆秤,权衡轻重利弊,不停把分量较轻的丢掉。而孰轻孰重,你确定...

  • 自己太容易陷入纠结的局面

    每次有两难抉择,或者多选题,很多人都有选择困难症。其中涉及的就是自己看重的重心权衡。人人心中都是有一杆秤的,然而情...

  • 小玩童科学探索馆第二十四次课

    实验名称:自制杆秤 实验原理:杠杆原理 实验目的: 1.了解杆秤的发展历史 2.了解杆秤的组成和原理 3.掌握杆秤...

  • 婚姻

    婚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无论是未婚还是已婚人员,心里都揣着一杆秤,权衡着得失利弊。大多数人结婚都是为了避免孤独,或者...

  • 人生重在选择

    人生重在选择,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 所谓选择,就是要权衡好本末轻重。你如果暂时还不清楚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但...

  • 【随笔杂文】生活并非一杆秤,岂能事事权衡

    当太懂得权衡的时候,反而失去了一些勇气和乐趣 如果面对热爱的事情,喜欢的人 也总是过于权衡所付出的成本,成功的可能...

  • 《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若说是余秋雨先生的游记,显得过于狭隘,先生游历更多的是感悟与思考。 《文化苦旅》一书重在体...

  • 考试

    考试是必须的,也是公平的,人心中有杆秤,而这杆秤的真实体现,就是考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杆秤文化重在“权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rm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