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清晰明亮;彰明德行,光明之德;美德。
仁爱;善行 。
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道德,品 行;特指好的品行 。
《逸周书·本典》:“今朕不知明德所则,政教所行,字民之道,礼乐所生,非不念而知,故问伯父。”《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明德皆自 虞帝 始。” 宋 曾巩 《谢雨文》:“吏无明德,但知告其困急於神。神既赐之,其尚终惠。” 清 孙枝蔚 《春木》诗之四:“愿崇明德,以娱高年。”
指才德兼备的人。
《诗·大雅·皇矣》:“帝迁明德,串夷载路。” 朱熹 集传:“明德,谓明德之君,即 太王 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餘生幸已多,矧迺值明德。”
彰明德行。
《管子·君臣下》:“此先王所以明德圉姦,昭公灭私也。”《荀子·成相》:“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唐 李德裕 《授张仲武招抚使制》:“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2.至善
儒家谓人的道德修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
最好的办法、情况。
《管子·幼官》:“至善不战,其次一之。” 尹知章 注:“用兵之善者,其唯不战乎!其次善者,虽战而号令一。”
儒家谓人的道德修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朱熹 集注:“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於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
3.进学
《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