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样啃透一本书,你也来试试——学习《外国教育史》

这样啃透一本书,你也来试试——学习《外国教育史》

作者: 小学生思维导图 | 来源:发表于2022-11-27 14:32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对《外国教育史》产生兴趣,便决定读一读。书拿到手:厚厚的一本,近600页。立刻有些气馁。但这怎么能难倒教学习方法的我呢? 

    第一步:明确目标

    学《外国教育史》的目的是什么?丰富知识面?能讲给别人听?消遣?应付考试?

    显然,我学习的目的不但是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还应该在进行“美式思维导图师资班”和“思维导图成人班”培训时,能够将里面相关的知识分享给他们。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需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不但要熟悉全书的框架结构,对里面的各个知识点也要烂熟于心。而能够检验我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就是能够讲出来。

    第二步:制定学习计划

    1、了解整本书的框架。全书一共26章,分为三编。第一编7章,讲述古代教育史;第二编9章,讲述近代教育史;第三编10章,讲述现代教育史。

    2、梳理学习步骤:听视频+看书+绘制成思维导图+直播分享+做题。

    1)因为这本书是311考研必读书籍,市场上有很多老师会讲解这本书。毫不犹豫,将讲课的视频买回来。老师们已经将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绘制成图表。我们要做的就是完整听一遍,并记住整体框架,和老师强调的知识点也混个脸熟。

    2)听完一遍老师的讲解,再去看书,就轻松很多。边阅读边将每一章的内容绘制成思维导图,并使用记忆方法进行记忆。此时,比较一下老师讲解的重点和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有什么异同点。因为一比较就清晰,一清晰就深刻。 

    3)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直播分享。分享时不但包括绘制的思维导图的框架内容,更需要添加进去一些案例和细节。这样,整个历史才会鲜活起来。

    除了整体介绍外,还可以进行专题分享,比如第一编,可以讲雅典文化,也可以讲希腊三哲,这样能够分享的更加全面。

    第一遍分享时,可能出现分享的内容比较少也很枯燥,分享的时间也比较短,这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迈出这一步。学习金字塔显示,能够将学习的内容分享出去,可以有效吸收学习内容的90%,教就是最好的学。著名的费曼学习法也显示,高效的学习是用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将知识点通俗地表达出来。

    4)针对分享时记得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同时找出311的对应题目来做,进一步的进行深化和巩固。同时,以练代学,不断调取脑海里存储的知识,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5)一周后再次进行直播,时间的长度和内容的详略度可以自行控制。

    6)按照这样的方法将全书的3编内容全部学习完,接下来继续进行多次的直播分享。

    整本书的框架和重点内容分享1次,时间约为1.5-2小时;然后再进行分主题分享,比如教育思想专题、教育制度专题。

    以上的学习过程比较反复,主要是为了对抗遗忘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显示,刚学习完的知识,一天内会出现断崖式的遗忘,可以通过有规律的复习来对抗遗忘;日本脑科学博士池谷裕二在《考试脑科学》一书中提到,预习、学习、复习的时间比为1:4:16,可见复习的重要性。

    3、时间安排:考虑到时间的有限性,计划每天花2.5个小时左右进行学习,整体估算了一下,大概需要110个小时。

    具体安排是第一编用7-10天的时间,第2-3编分别是12-15天的时间,再加上最后整体复习巩固7-10天。这样就是7周的时间。

    期间,也会根据实际的进展进行微调,保证计划正常推进。

    第三步:组建学习小组

    说到读一本书,看起来很简单,可是要达成预定的学习目的,对于已经工作二十多年的人来说,可就没有说起来那么容易,尤其是要坚持下去。

    团队学习,裹挟成长,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组建学习小组,制定共同的学习进度并进行押金制打卡,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具体学习计划。期间,进行定期的进度沟通,以确保学习的正常开展;进行不定期的连麦交流,巩固学习内容。 

    目前,学习小组学习进行时,期待一个月后,小组成员都能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也期待对《外国教育史》感兴趣的小伙伴,关注我的视频号:思维训练讲师沈红亮,见证我们学习的过程和成长;或者直接联系我,我们一起来聊聊这本书。

    我是思维训练讲师沈红亮,致力于提升成人和孩子的思维能力,著有《八大逻辑图快速提升孩子思考力》。欢迎链接我,让我们在思维成长的道路上一同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样啃透一本书,你也来试试——学习《外国教育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tk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