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九篇“子张篇”,本篇全部是孔子学生的言论。据记载这些言谈都是发生在孔子去世以后,而那些先于孔子去世的一些学生均未出现,如颜回、子路等。
上文品读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文中先是提到子夏提出如何近仁。
子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就在其中。
博学,就是要博览群书,学习广博的知识。只有博学还不够,还要笃志。笃志就是专业方向要明确,要有远大的志向,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
“切问”:“切”是恳切,“切问”就是发自内心地提出疑问,充满着好奇心。当别人给你答案之后,你不能只接受答案就够了。
还要“近思”,近思,就是你要对接收到的答案进行思考,结合自身的体会和经验进行反思,然后再去实践。
子夏说,做到以上四点,仁就在其中了。
后文提到,子夏论君子求道。
子夏认为,君子如果想要去追求道,不能只凭空想象,一定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要下苦功夫去钻研,如同百工在他们的作坊里不断地切磋、琢磨。
要想成为一个君子,就必须兢兢业业努力学习,自始至终,在学习与实践中领悟仁道的真谛。
继续下章: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注译:
过:过错,错误。
文:同“纹”,文饰、掩饰的意思。
原文解析: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有感解读:
有个成语叫文过饰非,与此节同理。
子夏说,小人如果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比如,说错了话,一定不肯承认,而是给自己找理由。
小人很狡猾,爱耍小聪明,既不害怕自欺,也敢于虚张声势,所以会把事情糊弄过去。但是他没想过,长期地欺骗自己,其实会反噬自己的内心,真正地伤害自己。
君子的做法是,做错了事就去承认,想办法改过。君子认为,他如果掩饰错误,不改,不敢面对,从长远来看会有更大的风险。
过而能改则不为过,勇于承认错误,不但不会影响君子的伟大形象,反而能够促进君子不断地完善自我。
所以君子闻过则喜,非常欢迎别人对自己的过错进行批评指正。
过而不改是为过。知错不改,反而加以掩饰,这样的行为是错上加错,实在很不明智,就是小人的作风。
继续下章: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注译:
俨然:庄重严肃的样子。
原文解析:
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
有感解读:
子夏说“君子有三变”,是讲君子的三种人格状态。
“望之俨然”:“俨然”是庄严而有距离感的样子,别人不敢随便过去跟他勾肩搭背,不敢随便摸他的头,不能冒犯他。
“即之也温”:真的与他在一起聊天,会发现他是一个随和、亲切的人。
“听其言也厉”:他说话精准而有说服力。古人讲的“词之阙”就是“言也厉”的意思,指一个人说话准确、简练、不绕弯子。他虽然话不多,但是每一句话都能切中要害。
君子的仪表形象庄重威严,远远望去浩然一身正气,凛然不可侵犯,令人尊重而敬畏。靠近他,却又感觉温暖可亲。
并且君子宅心仁厚,心存忠恕,所以说起话来语气温和。
实际上君子三变是其重视内在德行修养的结果,并不是他本身善变。
简单来说,这里所说的形象变化是发自内在感应的转化,发自内心的修养,是自然而然的状态,并不是故意装腔作势,矫揉造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