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1138天。
昨天分享了《简·爱》的作者夏洛蒂的成长经历,并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了这本书出名的原因。今天从文学的角度分享下这本书为什么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
看过书的朋友们都知道,《简·爱》区别于其他名著的一大特色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其实,它的写作模式和《灰姑娘》这个童话非常相似。大朋友们或许会疑惑,一部成人小说怎么能和童话相提并论呢。
其实,从简·爱和灰姑娘的相似经历里,便可以看出童话原型对作家的影响。两个主角从小都失去了父母,都受到了生活里面女性长辈的虐待,同龄的孩子也都欺负她们,而当她们的命运有了转机之后,又都原谅了当初虐待她们的人。最后也都以收获幸福的婚姻,为自己的成长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当时的社会,人们喜爱类似于灰姑娘这样温柔、娇美、善良的女性唯美主义形象。喜欢她们得到了王子的垂青,改变自身的困境。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嫁给高富帅,走上人生的巅峰。所以《简·爱》这本书在整体结构上和灰姑娘很像,但《简·爱》并不是对童话的简单模仿和重复,而是借鉴当时人们所喜欢的《灰姑娘》这类故事的外壳,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传统的童话里,灰姑娘式的人物总是身世凄惨,忍受着各种欺凌,但命运却让她们邂逅了白马王子,得到了王子的爱情,最终“灰姑娘”会实现水晶鞋的梦想,嫁给了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简·爱》恰恰相反,它讲的不是王子救公主,也不是王子救灰姑娘,而是灰姑娘跨越了重重阻碍,拯救了已经落魄的王子。夏洛蒂用灰姑娘这个旧的酒瓶,装了《简·爱》这个新酒。夏洛蒂在这个“老戏新唱”的过程里,告诉当时的女性,仅有婚姻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独立的人格和自尊,才能够构建幸福的人生。
正是通过对童话的借鉴和创新,《简·爱》构成了一部独特的女性成长小说。在我们的印象里,灰姑娘这类童话的女主人公,面对欺负我大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但简·爱不一样,她并没有像欺负她的人让步,反而像一个小炮仗,谁惹她就炸谁。
在小说的第一章,简·爱被表哥约翰的书砸得头破血流时,就指责他说,“你就是个恶徒残忍的孩子,就像一个杀人犯”,然后简·爱发疯似的和他对打。
即便是面对收养她的里德太太,简·爱也是一点就着,怒斥她说,“我永远都会记得你是怎样粗暴地推搡我,强迫我待在红房子里,将门反锁。我一边哭得泣不成声,一边哀求你,可是你呢?还是残忍地惩罚我。明明是你的孩子打了我,他没有来由地将我推倒在地,你却惩罚我。我要将事实的真相告诉每一个问我的人,或许很多人都觉得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我知道你的心肠狠毒,说谎的人是你”。
简·爱的这种抗争,很明显地就颠覆了灰姑娘似的女性形象。而简·爱对灰姑娘式的童话颠覆,还表现在她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关系上。罗切斯特就像是童话里的王子,他成熟老练而且家财万贯,就连高贵、美丽、傲慢的英格拉姆小姐,也要千方百计地嫁给他。可作为灰姑娘形象出现的简·爱,只是他雇佣的家庭教师,孤苦无依、无权无势。
按照世俗的观念,这是一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姻缘,如果是灰姑娘的模式,面对罗切斯特的追求,简·爱应该欣然接受并且感激由此带来的美好生活。所以在答应了罗切斯特的求婚之后,白马王子罗切斯特开始给简·爱买华丽的衣服和各种金银珠宝。他认为,灰姑娘一样的简·爱应该对这种地位和财富上的巨大反差感到心满意足,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做的这一切,让简·爱觉得自己像一个苏丹王宠爱的奴隶。
简·爱讨厌自己被“打扮成一个玩偶”,讨厌自己被身上的金银珠宝给“绑住”。为了做自己,她依然穿着自己的旧衣服,在婚前仍然以教书为生,自食其力。与单纯依靠美丽的外表和柔顺的性格赢得爱情的灰姑娘不一样,简·爱不漂亮,也不要华丽的服饰和灿烂的水晶鞋。她只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收获爱情,而这也为最后的“反洗”埋下了伏笔。
尽管故事的结局都是以结婚收场,但这次却不再是王子娶灰姑娘,反而是灰姑娘简·爱“娶”了已经是一无所有的主人公罗切斯特。简·爱追求平等爱情和独立人格的勇气,就是帮助她获得幸福的水晶鞋。
尽管《简·爱》和《灰姑娘》有相似的套路,但简·爱并不是灰姑娘。她爱得主动,而且不卑不亢。简·爱这个人物的出现给了人们一个新的价值标准,一个人的人格和精神美足以让一张看似平凡的脸,焕发出一种迷人的魅力,获得不需要物质加持的纯粹幸福。
大朋友或许发现了,书里面简·爱和罗切斯特他们感情的重要转折点都离不开火。提到火,我们脑海里会浮现熊熊火焰的场景,而它所带来的往往都是毁灭。可在文学作品里,火又有了不同的使命,它被赋予的生命,代表着重生。
在西方的神话故事里,不死鸟火凤凰每500年就需要投身于烈火里面自焚为灰烬,再从灰烬里浴火重生,循环不已,才能成为永生。
夏洛蒂在《简·爱》里设置了两场火都是罗切斯特的疯妻子伯莎放的。这两场大火就如同凤凰涅槃所要经历的考验一样。简·爱和罗切斯特只有经历了这两场火的历练,才能够收获真挚、永恒的爱情。同时这两场火对伯莎、罗切斯特、简·爱三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伯莎放第一场大火时,正好罗切斯特逐渐爱上简·爱,伯莎半夜溜进了罗切斯特的房间,烧了他的床帏,企图把罗切斯特烧死在床上。大朋友疑惑,为什么早已经疯了的伯莎,却能够躲过所有人,成功地在罗切斯特的房间里放火?
通过细节我们不难发现。伯莎尽管因为家族性的遗传病变得疯癫,但是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疯子。从她选择放火的时间点就能够看出来,她知道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所有人都睡着了之后,自己的行动才容易成功。所以伯莎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这次行动不仅是对罗切斯特长期囚禁,虐待她的愤怒之举,更是借由大火表达自己内心的不甘和绝望。罗切斯特在父亲的哄骗下娶了伯莎,可他却不知道,漂亮富有的伯莎却是一个家族遗传病患者。婚后没多久,伯莎的遗传病就发作了,周围的人都嘲笑他娶了一个疯的妻子,被逼无奈的他,不得不带着伯莎远离家乡,去一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生活。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罗切斯特开始封闭自己,他和伯莎的婚姻也已经名存实亡了。可简·爱就像是一把钥匙,她的出现打开了罗切斯特封闭已久的心,随后两个人也顺理成章地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但这一切在伯莎看来都是不合理的,她是罗切斯特合法的妻子,她不能接受自己的丈夫爱上别人。所以伯莎放了这场大火,如果能够烧死罗切斯特,那么对伯莎也是一种解脱。哪怕最后罗切斯特获救,也能提醒他自己一直以来的存在。
伯莎的第二次纵火,是在罗切斯特和简·爱的教堂婚变后,伯莎一把火烧掉了囚禁自己多年的桑菲尔德庄园。不仅自己葬身火海,就连罗切斯特也为了救她变得又瞎又残。
熊熊燃烧的烈火象征着伯莎愤怒的反叛。两次纵火完成了她的复仇,在熊熊燃烧的大火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伯莎在大火中大喊大叫,闪烁着复仇的狂喜与痛苦的挣扎。
第二次大火对罗切斯特和简·爱的意义更不一样。虽然大火烧残了庄园主人罗切斯特,也烧毁了庄园里丑恶的一切,却给他们的爱情带来了转机。大火之前的罗切斯特和简·爱,因为伯莎的存在,两人之间有着法律和道德的阻碍。
正是这场大火,把两个人之间的顾虑给消除了,同时这场大火也打破了他们之间不平等的阶级和性别地位在两人交往的过程里,罗切斯特对简·爱,与其说是爱人,不如说是主人。但随着这场大火,简·爱得到了她想要的平等。
这场大火净化了他们的爱情,正如罗切斯特对简·爱说的那样,一种热烈而庄严的激情隐藏在我内心,这种激情走向你,并且燃起纯洁,猛烈的火焰,把你我熔合在一起。一场大火就这样变成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爱情的重生之火。
作者夏洛蒂巧妙设置了这两场大火,考验了他们的爱情,也彰显了人性的两面。正如法国哲学家巴什拉,形容火的时候说的那样,唯有它在一切现象中确实能够获得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善与恶。它把天堂照亮,它在地狱中燃烧。
《简·爱》自1847年问世以来,至今已171年。它的问世在当时引发了人们对女权主义以及夏洛蒂的热烈讨论。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从《简·爱》里除了独立、平等、自尊,我们还能学到什么呢?
其实,《简·爱》这个永垂不朽的经典故事,之所以令人心生赞叹,受到无限鼓舞。正是因为它并非一个简单的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童话。它还启发我们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要想获得人生的“富足”,首先要自我充实,自我巩固。
简·爱小时候就喜欢阅读配有动物插图的故事,常常读得津津有味,流连忘返。这无形中培养了她对绘画的兴趣以及激发了她绘画的天赋。而这也是后来她吸引罗切斯特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她在寄宿学校里学有所成,并独立而勇敢地走出了乡村社会小框架的地方,去更广阔的世界寻觅一席之地,渴望凭借自己的学识养活自己,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
这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是非常令人钦佩和赞赏的做法,而且在罗切斯特这样一个“高富帅”面前,她始终不卑不亢。即便答应了对方的求婚,也没有因此迷失自己。
有人说,简·爱表面上看是麻雀变凤凰的典例,其实是靠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的机遇。但即便有了机遇,麻雀也不是随便就能够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她的身上必须潜藏着一些有资格成为凤凰的潜力。
这种潜力不是童话里的任劳任怨,不是面对打骂逆来顺受的性格,而是即使面对一手烂牌,也要把它打好的决心,是永远追求自由、平等、尊重的清醒。
正是因为具备这样的特质,简·爱才吸引了外表不羁,内心火热的罗切斯特。《傲慢与偏见》里面的伊丽莎白,吸引了有钱有颜的达西,三毛吸引了荷西,查泰莱夫人吸引了梅勒士。
简·爱这个人物形象,相对于另一个小说家简·奥斯汀他的作品里,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妙龄女郎来说,是“残缺”的,不完美的。简·爱既没有家庭做后盾,又没有外貌来支撑。她有的只是一颗不甘沉沦的心,只是一腔靠勤奋和努力去实现人生意义的勇气,而且她从来不会自暴自弃,也不会向社会的不公妥协,无论对待爱情还是人生。
而这些都是大朋友和孩子一起讨论最好的话题。我可以和简·爱一样不白不美不富,但具备学识、气质、精神,一样可以有美丽精彩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