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令尹,中国历史上有“孙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霸”之说。作为春秋时期辅佐楚庄王称霸的一代著名贤相,他在执掌楚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在他的辅佐下,楚庄王成为当时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其实孙叔敖的先辈们一直在楚国做官,他出生于楚的国都郢都。后来因父亲获罪,而迁居期思邑,他便过着隐士的生活。后来被人推荐给楚庄王,三个月后便做了令尹(宰相)。他善于教化引导人民,因而使楚国上下和睦,国家安宁。
当时有位孤丘老人,很关心孙叔敖,特意登门拜访,问他:“高贵的人往往有三怨,你知道吗?”
孙叔敖回问:“您说的三怨是指什么呢?”
孤丘老人说:“爵位高的人,别人嫉妒他;官职高的人,君王讨厌他;俸禄优厚的人,会招来怨恨。”
孙叔敖听过之后,笑着说:“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心胸越谦卑;我的官职越大,我的欲望越小;我的俸禄越优厚,我对别人的施舍就越多。我用这样的办法来避免三怨,可以吗?”
孤丘老人很满意,于是走了。
孙叔敖真正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了,结果避免了不少灾祸,但他并非一帆风顺,也曾三落三起。有个叫肩吾的隐士对此很不解,就登门拜访孙叔敖,问他:“你三次担任令尹,也没有感到荣耀;你三次离开令尹之位,也没有露出忧色。我开始对此感到疑惑,现在看你的气色又是如此平和,你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呢?”
孙叔敖回答说:“我其实也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我认为官职爵禄的到来是不可推却的,离开是不可阻止的。得到和失去都不取决于我自己,因此才没有觉得荣耀或忧愁。况且我也不知道官职爵禄应该落在别人身上呢,还是应该落在我的身上。落在别人身上,那么我就不应该有,与我无关;落在我身上,那么别人就不应该有,与别人无关。我的追求是顺其自然,悠然自得,哪里有工夫顾得上人间的贵贱呢!”
肩吾对他的话很是钦佩。
孙叔敖后来得了重病,临死前告诫儿子说:“楚王认为我有功劳,因此多次想封赏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为了奖励我生前的功绩,一定会封赏给你土地,你千万不要接受富饶的土地。在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地方叫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名字也很不好听。楚国人信奉鬼神,越国人讲求吉祥,都不会争夺这个地方,因此这个地方可以长久拥有。”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封给他儿子一块相当好的土地,他儿子辞谢不受,只请求寝丘之地,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按照楚国的规定,分封的土地不许传给下一代,唯有孙叔敖儿子的封地可以世代相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