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难免出错,但每个人面对事物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有的人出现了小失误,即使没有受到任何处罚或批评,他也会忍不住的责怪自己,甚至过度自责。
而有的人则会在错误中吸取经验,并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
你有没有碰到特别容易自责的人,一点小错就会自责半天,每次回想起来的时候还会再自责一次,总是在自责中折磨自己。
如果别人有表现的一点点不满,自己就会很受伤,觉得很羞愧,自责,自卑。
因为害怕出洋相,结果不敢去尝试,错失了机会又忍不住再次自责。
过去的自己是属于“过度自责中度患者”,有点错会自责,而且会反复的去想,怎么会这样呢?觉得不好意思。
别人还没有批评你,先自责的不行。
自责是因个人的错误感到内疚而责怪自己。
一定程度的自责可以让自己看到责任所在,并对错误负责。
而过度的自责就有点像是不想为此事负责了,因为你一直沉浸在痛苦难受的快感之中,以至于忘记了接下来要去做的事。
过度自责就像是一种令人上瘾的动力中,似乎可以逃避失误之后的惩罚。
尽管可能没有实质性的惩罚,但是这种防御模式已经内化在心里,一碰到类似的情况就会启动防御模式,狠狠的先自责一番。
很多人小时候有过类似的经历,和同学打架了,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情,当别人来家里告状的时候,有些父母不问清楚是非对错就先把你打一顿。
而父母对我们的责备和打骂,我们本身就会产生愤怒,但是我们不能表达愤怒,或者也有可能表达了愤怒之后又将受到更大的惩罚。
于是我们也就内化了这样一种模式,当遇到可能被指责被惩罚的时候,先对自己下手狠一点,那么别人也就不好再对自己怎么样了。
过度的自责就有点像这样的自我保护措施,害怕惩罚,先自我惩罚,以此想求得别人不从外部惩罚自己。
过度的自责可以保护和缓解我们当时害怕现实惩罚而产生的内心焦虑。
过度自责的好处,不仅可以防御内心害怕被惩罚的焦虑,还可以满足自我控制感。
因为指责惩罚那些本该是由别人来操控的事情,都被自己掌握了,你把别人指责和惩罚你的机会给抢走了,就好像这件事情最终都是由你来操控一样。
过度的自责,有点像孩子似的自恋,心里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导致的,我需要负最严重的责任。
孩子的世界很容易崩塌,牛奶没拿好,撒了一地,孩子的内心都可能会崩溃。
有一个朋友,他讲他的女儿,因为没拿好牛奶撒了一地。
他本来指责一下,但是看到女儿很伤心难过的表情,他意识到孩子的牛奶洒了,最难过的就是孩子自己。
孩子除了难过还有羞耻、愤怒、愧疚和自责。
他一下觉察到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己犯错了,除了要面对糟糕的事情以外,还要面对父母的指责,甚至惩罚。
自己的情绪,得不到理解,还要承受父母的攻击,孩子为了防御现实世界产生的痛苦,就学会了对内心的自我苛责。
父母的共情真的很重要,有时候父母只要说出孩子当时的内心想法。“牛奶洒了,你一定很难过”,孩子这时的情绪就得到了理解。
父母的情绪包容,你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父母不会跟着孩子的崩溃而失控,不会因此指责孩子,孩子的内心就会有个稳定的客体。
他会难过,但不会觉得失控,也不会觉得这是多大的事情,他还会因此学会如何更好的拿好一杯牛奶。
过度的自责并不是真正的内省,自我的惩罚却是最沉重的惩罚。
如果你也经常过度自责,不妨问问自己,你的自责是为了自省,为了以后不出类似的错误。
还是因为害怕失误背后的惩罚,即便是现实中没有人会因此惩罚你,但这种曾经害怕的心理一直存在着,你所防御的是当下的害怕还是曾经的害怕。
(齐帆齐商学院年度品牌营第137篇,字数1379字,累计256976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