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新东方教育的一篇文章很受启发。
空心病跟抑郁症相似之处:1情绪低落。2兴趣减退或无兴趣。3无法快乐。4不知道活着的意义。
与抑郁症不同之处:1对于空心病,所有药物都无效。
它的核心问题是:缺乏 支撑他活着的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事实是:“越是成绩好的孩子,越容易患上空心病。”:1他们从小就是乖孩子,好学生。2但一路迎合着父母的安排和期待,真实的自我被打压、埋没,最终陷入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得了空心病孩子的状态:1没有生命力:每天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很容易出现厌学情绪和极端行为。2“看似与世无争,实际上是:心被冻住了,没感觉了。”对他们来说,放弃生命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本来就不是我的。
。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变化看似突然,实际上往往在过去就埋下了病因”。老师告诉我,问题都是从小就开始的,没有突如其来的“空心”。很多孩子一直在承接父母投射过来的各种焦虑、恐惧、愤怒......所以一直生活得压抑沉重。
家长:1没有重视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培养。2也没给他探索、试错的空间,让他在迷失方向后,找不到热爱的支撑。
三点建议:1、把成长和自主权,还给孩子。2、别以“为你好”之名,向孩子传递焦虑。3、带领孩子沉浸到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发现热爱,寻找方向。
其实:1每个孩子生来都有好奇心。2也有着内在的学习动力。3却往往被功利的教育和焦虑的家长“混合双打”。4最终一步步走向“空心”,丧失了动力,也迷失了方向。
总结:学习是很重要,但绝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项。
培养的孩子,属于遥远的未来。所以,家长要有一种远见,意识到下一代人面对的挑战,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问题。只有注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他才会充满能量和动力,持续成长,去应对未知的困难。家长们要重视起来,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得了空心病的学习机器。
毕竟,优秀不是目的,幸福才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