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地接受和主动地控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人们常常以为没有办法。
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只是自己要么不知道,要么执行有障碍,尤其是自我限制的问题。
一个常见的例子:
可能生活里面,可能是工作当中,往往会遇到多个事情一起来的局面,应付起来就是手忙脚乱,都不分主次。
应该如何选择?应该如何处理?
这是一种惯性的思维,只要是这样想,很快就掉进坑里,继续手忙脚乱。
要学会跳出来。
什么事情都不管,都不选择,都不处理,把所有的事情都挡在外面,然后设定规则,让事情一个一个来,保持住自己的节奏。
每一次只处理一件事。
就是再多几倍,几十倍的事情,都不用担心,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真的处理不完就处理不完,不会发生什么危险的事情。
记住:自己只是普通人,不是神。
这是常识。要允许理智回归,而不能让所有的精力,都困在情绪里,错以为没有自己,地球就不会转一样。
为什么容易不切实际?
因为没有想过。简单盘算一下,问题立马知道,但很多人就是没有这个思考的习惯,没有这条神经回路。
鸡蛋要打破,才能立起来。
没有听过别人说过,没有看到别人做过,大脑有时候就是这么死板,就是发散不出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假如食材丰富,哪怕是一个拙妇,也能搞出一桌丰富的餐食,要知道关键所在。
主动的做法,是可以控制节奏的。
事情已经很清晰,就不要拖拖拉拉,加快处理速度,尽早清算结束;假如速度过快,处理不过来,或者不能保证质量,及时缓下来。
感觉很简单,但做起来很难。
难就难在观念,只要大脑的神经回路,还没有建立起来,碰到事情又会走原路。
不要只凭感觉做事。
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观察事情处理的状况,从开始到过程,再到结果的反馈,可能是一两分钟的事,可能是三五分钟的事。
真的不用左思右想,简单过一遍,大概就知道情况。
这一点很关键,不要把事情复杂化。
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问题,真碰到事情,怎么想到具体的答案,其实是想不到的。
真正的做法是:多看。
自己碰到什么问题,自己关心什么事情,就八卦,多往外看,看看别人都是在做什么,怎么做的,看得多,自己就知道。
不初民见到奇迹的地方,末人只看到虚无。
都是人,没有本质区别。
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所在的位置,看到的场景,决定了自身的思考,以及自己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