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完成数学的启蒙学习。通过数学活动,让孩子了解数学的含义。通过基础的计算训练,帮助孩子提高计算能力。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
教育专家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培养每天听英语的习惯,锻炼听说能力。总结规律,帮助孩子快速记单词。和孩子一起看英语原版电影,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引导孩子阅读英语原版书籍,提高阅读能力。
写文章要练童子功。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孩子多读书。不要给孩子的写作设限。先让孩子写,哪怕是记流水账也可以,重要的是让孩子用文章来讲故事,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先有表达的欲望,再慢慢学习写作的技巧。家长也可以写下水作文,亲子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写口头作文--一二年级孩子在家长帮助下完成作文,先明白说话和写作是不同的,再逐步学习写作技巧。
怎样帮孩子纠正错题呢?1建立错题本,把每次做题题目整理出来,再次复习。家长提出的建议,孩子用不用,还得他自己说了算,要尊重孩子。如果不能从中尝到甜头,孩子肯定不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做某些事。2孩子重复犯错,家长要用心而无痕地帮助他纠正。3引导孩子认真对待每一套考卷上的错题。4有些错误家长可以忽略,等待孩子自己修正。
三个本子,让复习事半功倍。1课堂笔记本。写作业前先看当天的笔记,根据记忆把课堂上没有记全的笔记补全。比看课本复习的效率高。2错题本。3口袋笔记本。有了这三个笔记本,家长还要注意引导孩子掌握学习方法。1及时复习。2用思维导图进行阶段性复习。3认真对待每一张试卷。
带孩子到户外玩,让孩子感觉学习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允许孩子在生活中多捣鼓,激发孩子学习和认识这个世界的内在动力。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让孩子有更多的课外学习。
想让孩子学得快,就要边学边用。如果每天学习,他却不明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知道学习知识有什么用处,就很可能会厌倦学习。1鼓励孩子把学过的东西讲出来。2提供机会帮助孩子学以致用。
要想让孩子各科成绩均衡发展,避免偏科,就要提前做准备。1在孩子小的时候注意全面开发。2孩子出现偏科,及时进行针对性辅导。针对性辅导弱科时,一定要注意知识的基础性和方法趣味性,这是保证孩子自信和兴趣的前提。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起,让孩子逐步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孩子的成绩自然会上来,自信也会逐步建立起来。小学生可以用趣味教学法。3主动跟学校老师沟通,让老师激发孩子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4避免偏科的同时,一定要保持优势科目的领先地位。
因此施教,允许孩子选择是否写作业,以及怎么写作业。作业的目的是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在孩子逃避写作业这件事上,家长也要反思自己。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如果孩子跟不上学校课程,家长不要责骂和挑剔孩子。小学阶段,女孩发育得比较早,会比同龄的男孩要显得强一些,这些都需要家长理解和接纳。
如果孩子真的觉得难,家长帮助孩子前,要先建立联结。看出孩子的情绪后,家长要有同理心,先跟孩子建立情感上的联结。所谓同理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家长不要做孩子的拐杖。一定要注意不能总给孩子答案,要教会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家长不在孩子身边替他承担的时候,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潜能才会释放出来,并会做得更好。
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兴趣班。家长的兴趣爱好会感染孩子。家长将目标分解,鼓励孩子多坚持。
家长想帮助孩子解决手机上瘾的问题,就要弄清孩子沉迷其中的原因。一般来说,是因为他跟现实世界缺乏连接,包括和父母的连接,以及和伙伴的连接。电子游戏中,过关,战胜对手时就会有奖励的机制,正好能让孩子体验到力量和成就感。通过玩游戏结交了各种朋友。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只有在玩游戏时候才能找到自信,在游戏团体中体验到归属感。孩子在课余时间除了玩手机和IPAD外无事可做。加强孩子与外界的连接,多关注和理解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变化。让孩子获得高自尊感。引导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他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培养。家长自己少玩手机电脑,改为读书时间,带孩子阅读。孩子的行为问题往往都出自心理需求,纠正他的行为,要先从心理需求上做工作。
看孩子粗心是不是读写障碍导致的。是不是学习问题导致的。因为阅读理解能力不够导致。家长有没有引导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做事习惯。怎么改善呢,1家长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2家长要做孩子的示范对象。3训练孩子的注意力。4引导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制订策略和方案。
还有一种看似发呆的情况,其实是孩子正在内心完成一场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也许孩子的大脑正在高速运转,从正在做的时期或正在玩的游戏中抽象出某种概念和规律。这其实是一个头脑里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非常宝贵的时刻。因为陷入思索状态而发呆,家长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轻易不要打扰孩子。当孩子发完呆后,无论他说出什么结果,家长都要给予肯定和认可。毕竟是孩子,他的阅历和知识储备不太丰富,所以经过思考后的结果不一定成熟,但是家长仍然要积极地肯定他。因为对孩子来说,无论总结出什么,都是非常宝贵的人生体验,值得家长认可。
1寻找孩子落后的原因。也许孩子的人际出现了问题。也许家庭关系紧张,影响了孩子的情绪,让他无心学习。也许孩子迷恋电子产品。也许最近的课程对孩子来说确实难度比较大。孩子的成绩比不上别的同学,最难受的那个人是他自己,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都想学好,家长切忌埋怨,批评,而要切实帮助孩子。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孩子感觉学习没有意义。要想办法把孩子的学习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2家长可以先跟后带,帮孩子树立自信心。3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家长如何为孩子设立规则和界限呢?1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他可以决定用什么方式来做这些事,并对结果负责。家长的界限是不过多干涉孩子,不包办,不代替。家长需要教孩子如何打理这些事情。尝到了后果,自然会修正自己的行为。在一定的界限和规则下,孩子可以自主选择做事的方式。2家长和孩子协商制定规则和界限,并彼此监督。3规则和界限只针对行为,并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4家长要做遵守规则和界限的好榜样。
不用物质奖励,怎么激励孩子呢?1让孩子明白学习的目的。2让孩子体验到不断进步的成就感。3积极正向地强化行为习惯。
利用假期,让孩子自主安排时间,从而锻炼他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假期里特别喜欢阅读,大部分跟课业无关。旅行不一定非要出国,或者去有名的景点,只要能让孩子经常体验不同的环境,让他对某些事情印象深刻,这就是一种成长。大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带他去人文环境比较浓厚的地方,要是所去之处有特殊的地方文化,一定要认真跟孩子讲解,让他融入当地文化,这样才能增长见识。假期作业交给孩子自己去安排。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辅助孩子学习,巩固旧知识,复习新知识。
临近开学时,孩子如何收心?1提前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和作息生物钟,模拟开学节奏,营造收心环境。2多跟孩子聊聊他的好朋友,以及美好的校园生活。唤起孩子对同学友情以及校园生活的向往,让孩子怀着迫切的心情回到学校。3逐渐调整,为孩子进入学习状态预留一个缓冲期。
6-12岁,如果他能顺利完成学习,就会获得勤奋感,在今后的独立生活,以及承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充满信心;反之,则会产生自卑心理。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当儿童觉得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他便会主动探索,哪怕遇到困难,也能积极克服。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勤奋的品质。落实到学习上,就是要重点培养孩子渴望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品质。
小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1学习上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2课余活动丰富。3注重阅读。4学校组织考试,但不把排名看的那么重。
家长在给孩子选中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看学风。因为中学生很在乎和同伴的关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都会从同伴中寻找归属感。
不以考试成绩评判孩子。考试不是学习的目的,只是学习的一个手段。
孩子考不好,家长要关注原因。考不好的孩子,在学校里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其实并不太需要家长大力支持,因为他在学校里已经被老师表扬了,同学们也很羡慕他,他内心是比较有成就感的。相比之下,成绩较差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在心理上支持他。
网友评论